正在阅读: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2018-11-19 17:56来源:光明中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肖承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导读:她是名门之后,祖父萧(肖)龙友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他与京城四大名医中的另一位大师孔伯华先生,共同创办了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医药大学,曾因确诊孙中山先生之疾患而引起轰动。

  作为燕京医学流派的传承人,她不遗余力地践行、推广着祖父的医术与医德,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送好(子、女)奶奶”,年过70依然坚持每周三次,每次5~6小时坐诊。

  忙碌,是这个年近耄耋老人的常态。近一个甲子的从医生涯,肖承悰在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事业上,倾注了50余年的时光。

  “18岁就进了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的大门,我能不热爱它吗?她是我的母校,我在这儿工作过一辈子,还在乎这俩礼拜吗?”

  说到这儿,面前这位“侠气满满”的老人“突然”红了眼眶,眼神方才透露出一丝属于同龄老人的疲态。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50多年,半个世纪流转,一个女人最美的年华。

  很多人认为这位“70后”太较真,可她却拼尽全力,追赶着时间。 “我就怕我这个生命倒计时,正能量传承不下去,”她曾面对媒体诉说过自己的担忧。 “传承正能量?”听到这个词,许多年轻人总会投来所不屑的眼神,而它却成了肖承悰一生的追求。

  名门之后

  “我从小喜欢弄个药箱子跟着祖父,积攒些小药片,”肖承悰笑着回忆到。听肖老的家庭故事,会有一种重温历史课本的熟悉感。 肖承悰的祖父萧龙友,是京城四大名医之首,创办了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医药大学——北京国医学院,曾因确诊孙中山先生之疾患而引起轰动。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肖承悰的父亲则是北师大中文系重要创始人肖璋;姑姑肖琼是有名的女画家、书法家,师承溥儒、张大千、齐白石;姑父蒋兆和则是著名国画家。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出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肖承悰年轻时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喜欢读《暴风骤雨》、《在希望的田野上》、《三里湾》这样的现代文学。但比起浪漫的文学,“把祖父的东西更好的传承下来”成了更重要的使命。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1928年,民国政府南迁后,在动荡时局中“自感数十年浮沉宦晦,于国于民无益”的祖父弃官从医。

  萧龙友先生对中国中医发展,尤其是中医教育影响深远。在中医尚没有资格进入医院的过去,“他用医术博得了西医界的信任和尊重,开创了中医进入西医院用中药治病的先例。”也是因为他与孔先生的苦心经营,在国医学院经费困难时倾囊维持,才有了北京国医学院输出中医人才,挽救中医事业的一段佳话。 萧龙友不仅是一位名中医,也是一位文史学家,又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解放以后,萧龙友仍是念念不忘一心,想要重启中医教育,并于1954年,以84岁高龄当选人民代表,提案设立中医学院,后来国家参照他的提案,1956年在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创办了第一批中医学院。

  入门中医

  肖承悰自幼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特别是在祖父身边生活了20多年,感情深厚。在她眼里的祖父,是个一辈子淡泊名利、脾气极好的人。 萧龙友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除读书外即练习 书画,天天如此,持之以恒,直至年逾九旬卧病不起时方才停止”。

  “北屋三间房,中间一个厅东边房间我和祖母睡,西边他自己睡。” 祖父喜欢花,春天,前院的紫藤瀑布般垂挂;夏日,子午莲总是中午开花,送出醉人的香气。 遵从着祖父的愿望,1959年,高三毕业后肖承悰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开始时觉得中医入门难,” 但随着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她逐渐体会出行医的乐趣。而真正让她“定下心”来,是在临床实习时亲眼看到病人出现疗效的时候。“中医为什么5000年不败?有疗效能看好病,作为妇科医生,孩子能生出来了,就有信心了。” 就这样,她毕业后留校,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了近50余年,通过系统地学习中西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了中医妇科学术界的一面旗帜。在不孕症、月经不调、妇人癥瘕、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诸多妇科疑难杂症方面名震海内外。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延续祖父的主张,肖承悰坚持中西医结合,衷中参西,运用B超、内分泌等检验等手段作为望诊的发展与延续,加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严格的辨证论治、病证结合, 最终在其临证中全部开具汤剂治疗疾病。

  “我觉得首先要把诊断搞清楚,这是最重要的。”对于她来说,解决或减轻病患的痛苦才是最关键的。

  50年 坚守一线

  肖承悰患有骨关节病,一双手的手指头都变形,只有三个指头能摸脉,拿着笔的时候会有些颤抖。

  然而老人家总是微低着头,眼神坚定又温柔。患者们也拿她当亲人一样,甚至有患者在快生之前,会像闺女儿一样含着泪、“撒娇”地说“肖老,我还是见见您”。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在从事妇科诊疗工作的同时,她的剩余时间放在了教学和大量的社会学术工作里。

  热衷教育事业的她,亲自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师承徒弟多人;同时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誉主委、国家卫计委妇女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家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名誉主委等,她还是首都国医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编了《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等多部著作,该书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深入基层的工作,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那时她骑着辆二八男式自行车,车上挂一手术包,载着同事去宣传计划生育。

  这份执着于基层的精神持续至今,她去过青海高原、西南川蜀层等偏远地区为广大妇女义诊,到过东城、海淀、通州及本院组织的乡村3+3工程讲课带教……

  “作为医生不下去真的不清楚,去青海门源那会儿我发现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的舌苔普遍又白又厚又腻,很有地域特色,这和当地的湿特别重有关,所以那儿的盆腔炎很多。”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可是这样繁重的行程,对一个七旬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如果是坐动车,常需要凌晨4点就出发去车站,旅途一路颠簸。而就在在去青海义诊的飞行途中,她的耳朵因气压鼓膜受损,落下了耳背的毛病。

  不过这都没能阻挡肖承悰的脚步,被问到是否还会继续时,她回答到“争取明年看看哈,趁着我还成!”面对肖承悰的工作态度,见到她的基层工作人员不禁感叹到:“真是太接地气咯”!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77岁那年,她发起并成立了“全国中医妇产科联盟”,却在开会前两周被查出肺部疑似肿瘤,高度怀疑是恶性。那一刻她做了令许多人咋舌的决定:即使是癌也得坚持下来,先把会办好。

  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她看得云淡风轻:“我能够理解她们(指患者),也想为广妇女多做些事”。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传承最重要的 是德

  “送好(子、女)奶奶”,是患者对于肖承悰最大的赞许,而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医精神的坚持与传承。

  和大众对于 “老中医”的刻板印象不同,肖承悰从来不闭门造车。她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收音机,吸收新鲜资讯。大火的清宫戏《延禧攻略》、《如懿传》都在她的关注范围内。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我有些纳闷儿的是,叶天士应该是更擅长温病的治疗才对呀,怎么还会断子方呢?”沉闷的门诊科室里,一句玩笑话打破紧绷的空气。给患者一个温馨的环境,让患者情致舒畅,给以信心,在肖承悰看来很重要。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患者中的疑难病症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了解肖承悰,却挂不上号,为了让普通患者也能看得上病,她必须应对更多的患者加号需求,但无论多晚,她都会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她会劝患者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的“神话”,少花冤枉钱;而对那些想从大老远赶来求医的患者,她会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视其情况,本着尽量节省患者时间、路费的原则,推荐她们当地的优秀医生就诊。

  “传承真的还是要传医德,不能都现在眼里只盯着钱,”她在接受央视大型纪录片《千年国医》团队的采访时说。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她的行为在她看来并没什么大不了,这一切只是遵循萧龙友的言传身教。她回忆祖父的文字中这样写到: “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省会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棺木售之一空。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而萧龙友不顾危险,陪同陈君蕴生医师沿街巡视,用中草药进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于是,声誉雀起。这是祖父以医药服务于人民的开始。”

  她感叹着:“他们那代人,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啊。”

  遵从萧龙友生前留下遗嘱,后代将他生前珍藏的数千册宝贵医书,全部献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将他多年来珍藏的珍贵文物古玩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为此,故宫博物院专门为萧龙友举办了展览会。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到肖承悰这儿,她将家传珍贵的道光咸丰阿胶无偿捐赠予国家,展示于东阿阿胶博物馆。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之后 50年只做了“一件事”?

  “中华民族的繁衍为啥能代代不息,中医功不可没,”对于肖承悰来说,从诊治到学术,从教育到行业生态,每个环节都有关中华儿女的命运,不容懈怠。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肖老刚从济南坐高铁回北京,她笑着说,这一生看来只能为中医这一件事效力了。

  时光飞速流转,而正是那些最质朴的品质,却会凝结成为中华民族可贵的珍宝。(柠檬)

  本文参考及图片来源: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京城名医]肖承悰之“大医精诚”》

  纪录片《往事之四大名医之后 肖承悰》

  纪录片《千年国医》之《妇科名医专访 肖承悰:中医妇科的侠女婆婆》

[责编:张梦凡]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