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气功战“疫”:提升正气铸盾
首页> 中医新时代 > 正文

中医气功战“疫”:提升正气铸盾

来源:光明网2020-03-16 10: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春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的蔓延,一场中西并重、防控结合的疫病阻击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间,中医药的疗效令人满意:中药复方可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轻并发症发生;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中医气功,也出现在湖北武汉一线病房、方舱医院等处,由于其身心并调的特点,受到许多患者的欢迎。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以下简称“中医康复指导”),也将八段锦、六字诀分别作为“传统功法”和“其他疗法”予以推荐。由此,传统中医气功战“疫”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气功战“疫”文献复习

  回顾中医气功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间不乏气功参与疫病防治的经历,无论是对疫病的预防、治疗,还是康复,古代中医气功学家都留下了十分经典的论述和案例。

  在预防方面,《内经》的论述影响广泛。《素问·遗篇·刺法论》明确指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中医学界乃至广大百姓耳熟能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即是古人针对疫病的预防并结合中医气功提出的。其中的操作方法属于气功学中的存想法,现代所说的冥想与此几近相似。

  在治疗方面,最早的记载可能是隋代太医令巢元方主持编写的《诸病原候论》。该书在“时气病诸候·时气候”中,对“病无长少,率相似者”的时气病提出了以肢体运动(调身)为主的导引方:“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面气流通,令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汗气,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从体上下,名曰干浴。”该书还有针对“温病诸候·温病候”的以存想(调心)为主的导引法:“常以鸡鸣时,存心念四海神名三遍,辟百邪止鬼,令人不病。东海神名阿明,南海神名祝融,西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强。又云: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欲辟却众邪百鬼,常存心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则百邪不敢干之。可以入温疫之中。”在“疫疠病诸候·疫疠病候”中也有类似的导引法。

  在康复方面,温病大家叶天士则将气功与药物结合,应用于热病(包括疫病)的康复期。《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卷二“吐血”中有三个堪称经典的病例。如:对“冷痰上升,交子后干咳,肾虚阳不潜伏”的程姓患者,叶氏医嘱“从摄固引导,勿骤进温热燥药”;而对“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的何姓患者,叶氏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在用药的同时要求患者“潜心涤虑,勿扰情志,再于子午参以静功,俾水火交、阴阳偶,是药饵以外工夫,皆培植生气之助”;对于“精气暗损为病”的陆姓患者,叶氏认为,此“非草木攻涤可却,山林寂静兼用元功,经年按法,使阴阳渐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诸医药,恐未必有当”。叶氏所倡导的药物疗法与气功疗法相结合、医生处方治疗与患者主动锻炼相结合的康复思路,由此可见一斑。

  二、气功战“疫”机理概说

  中医气功疗法是一种发挥患者自身抗病潜能的自我身心疗法,其长于扶正而逊于驱邪,由此,对疫病预防、治疗、康复的总以培育正气、铸就盾牌为主,而以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为辅。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益正气,扶正祛邪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活一口气”正是道出了中医对人体之气的重视。正如国医大师陆广莘所指出的,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的正气,以及由其产生的主体性反应,在治疗中善于发现、依靠、调节人的主体性反应,养生、治病都着眼于“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扶助正气以实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状态。中医气功正是通过自我主动锻炼身形、调节呼吸、调整心理思维与情绪活动,着眼于补益人体的正气,通俗说也就是提升正能量,建立形、气、神之间的正向循环,提高人体的自我抗病、自我修复、自我疗愈、自我调节能力,重在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到达扶正祛邪,甚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最终到达神安、气充、形健,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目的。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中医气功代表性功法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正是基于这一机理,激发人体自身正气,鼓荡患者气血,鼓舞必胜信心,最终战胜疫情。

  2.调和阴阳,权衡以平

  “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健康的标志,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内部功能的和谐。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先生认为“健康是一种‘三和’的状态”健康的本质就是“天人和”(人应该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形神和”(做好生理和心理的调摄,保持心身协调)、“气血和”(通过各种措施使人体气血充沛运行有序)。笔者研究气功学中的“和”,得出的观点与王先生不谋而合,发现气功锻炼能够起到顺天辟邪和天人、动静结合和形神、辨证施功和阴阳、调畅气机和内气、相辅相成和脏腑等“和”的作用,这在气功战“疫”中具有不小的意义。以“中医康复指导”推荐的八段锦为例,其中的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三段“调理脾胃需单举”的主要作用是和谐气机的升降;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旧称“左肝右肺似射雕)、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作用是和谐脏腑、水火与五行生克。再以其所推荐的六字诀为例,该功法强调呼气发音,旨在将人体不和之气与从外界吸入的疫病之气“吐”出体外,即古人所说的将“我之气还天地”。

  3.疏通经络,因势利导

  经络于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李时珍“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之论,尽管讲的是奇经八脉的重要性,但实际也是古代医家对整个经络系统重要性的经典论述。气功,古代也有“导引”之称,在《黄帝内经》时代,“导引按蹻”与“毒药”等并列为当时最主要的五大医疗措施之一,故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古人所说的道(导)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导引在中医气功学中,又是一个动词,义近“引导”。气功锻炼时,通过形体的运动(调身)、呼吸的调控(调息)、身心的安静和意念的应用(调心),来导引内气的运行(包括运行的方向和速度),由此充实脏腑之气、活跃经络之气,并以此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体地说:在未患病或患病的早期施以气功,可奏畅气血、利九窍之效,诚如张仲景之所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还将华佗五禽戏等导引列为汗法而用于临床。这些,对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和早期患者的治疗颇有参考价值。在患病以后和康复阶段,科学合理的气功锻炼,可以畅通经络,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这或许就是“中医康复指导”推荐中医气功八段锦、六字诀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4.调畅情志,戒“焦”戒“躁”

  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疑似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恐惧等,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如:《内经》有“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之论,又有“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等告诫。中医气功学以此为戒,以“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总则,通过“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在强壮形体的同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整气机,纾解情志,改善或克服不良情绪。如三线放松功,应用“长呼短吸”、呼气时默念“松”字音,并自上而下意守身体的一个部位,实现放松肢体、调控情绪的目的;再如六字诀,通过呼气时分别发“嘘、呵、呼、呬、吹、嘻”六个不同的汉字,在祛除病邪、调整脏腑的同时,将锻炼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和呼气时相的延长上,从而起到对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

  5.协同增效,提升“药”力

  与药物疗法等常规的“给予性”医疗方法不同,气功疗法是一种通过发掘患者自身抗病潜能的“主动性”医疗方法,具有整体作用、双向作用、协同作用等主要特点。在疫病防治中,最有意义的是其协同作用。所谓协同作用,是指气功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应用时,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有相互促进、增强疗效的作用,也就是说气功疗法与其他中西医疗法的合理同时应用,可以获得类似“1+1>2”的疗效。大家都已从媒体报道中知道,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各版《诊疗指南》均提出了包括支持疗法、氧疗、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综合性的方法。气功疗法与上述这些中西医疗法之间,都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如若同用可以提升这些广义“药物”的效力。以氧疗为例,氧疗的目的是针对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等缺氧状态,通过给予吸入高浓度氧,使血中溶解氧量增加从而改善组织的供氧;气功锻炼通过调息、调心、调身的有机结合直至最终“融一”,同样可以调整机体的呼吸(包括内呼吸)状态、改善血氧含量。新冠肺炎的中医疗法,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治疗方案,总体上以驱邪为主;而气功扶正的作用,恰可以与其互补,达到扶正祛邪,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诸如六字诀之类以强调呼气为主的功法,临床或可助药物驱邪一臂之力。

  三、气功战“疫”功法应用

  传统中医气功的功法众多,临床应用时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但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也应灵活运用。以笔者之见,重在辨虚实(辨别疾病的虚实)、辨病症(除了辨别疾病属于哪一期之外,还要辨别施治的对象是以解决躯体疾病为主,还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辨体质(辨别患者体质的强弱)的“三辨”。大凡病变为实证、患者体质强壮者,可施以动功为主,如以八段锦、五禽戏、五行掌类为主,配以六字诀;反之,对于体质虚弱,或处于恢复期症见明显虚证,乏力明显者,则宜施以坐式或卧式的静功为主,如静坐、内养功、松通养心功等。对于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明显者,可施以三线放松功、站桩功等。同时,还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所处环境及当地的功法资源,选择一定的功法予以锻炼。应当说明的是,虽然气功疗法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每种功法对应的疾病相对而言比较宽泛,但是在此次疫情中,也出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提升肺气的功法组合,靶向性更强一些,体现了专病专功的特点,平素肺气虚弱的患者可以适当练习,未病先防。如用于治疗,还是建议在有气功治疗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气功战“疫”适应人群

  气功对于疫病防治而言,目前总体处于辅助地位,但其适应人群却很广,除了健康人群与宅在家的易感人群用于自我锻炼、进行主动防护以外,大致可包括以下三类。

  1.医学观察期的患者

  一般来说,此类人群既有发热、咳嗽等躯体病症,又有恐惧、担心等不良心理,由于此类人群的观察期往往不会太长,故对其以教授简单功法即可,也不必对其操作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临床治疗期的患者

  大凡此类人群都同时被躯体症状与心理担忧所困扰,而且住院隔离也会有一段时间,对此,以教授一个不太复杂的动功和一个静功为宜,动功如八段锦、五禽戏,静功如放松功、站桩功类。

  3.出院恢复期的患者

  此类人群的恢复期或许会较长,他们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适,同时,还会有担心是否有后遗症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气功锻炼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包括练功的准确性、每天练功的时间。至于具体功法,如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已经教授过功法锻炼的,可以继续锻炼;如果没有接受过气功的话,可以参照“中医康复指导”中推荐的八段锦、六字诀锻炼,但六字诀总体偏泻,体虚乏力患者一般不适合练习。最好在精通气功疗法的医师指导下学练,并由这些医师负责跟踪指导。

  总之,气功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以此应用于疫病防治的历史悠久,科学的气功锻炼可以起到补益正气、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情志、协同增效等作用,值得在当前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中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

  黄 健,编审,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

  刘天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原主任,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名誉会长

  张海波,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