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话中医名家|仝小林: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首页> 人物 > 正文

对话中医名家|仝小林: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来源:光明网中医频道2021-01-04 13: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光明网记者采访本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

对话中医名家|仝小林: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在现代科学背景下,仝小林总结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两大巨大挑战,一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如何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有效对接;二是传统中医强调诊疗个体化,但缺少群体化证据,疗效难被认可。

  一直从事糖尿病代谢型疾病研究的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全程中医如何认识,必须重新进行构建。他及团队通过长期临床研究与大胆实践,突破传统,构建了以“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糖络并治”为框架的糖尿病中医诊疗新体系,提出中医“糖络病”理念,将其分成脾瘅与消瘅,按照“郁-热-虚-损”分成四期,创新应用传统经方治疗糖尿病各阶段,并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其有效性。

对话中医名家|仝小林: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我们重新构建了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疗效和突破性成果被纳入全球首部国际中医专病指南及国内中医药行业指南”他介绍。“糖尿病与中医药”作为独立章节被整体纳入我国西医糖尿病指南,首次使中医诊疗在专病领域与主流医学并行,找到了传统中医进入现代医学主流治疗可以借鉴的途径。

  “我们用糖尿病模型,重新构建诊疗体系,实际上是做了一个示范,对未来中西医结合、病和症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搭建桥梁,为整个中医体系中,特别是内科体系、妇儿体系的重新构建奠定了基础。”他介绍。

  仝小林表示,对中医的发展,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帮助下,中国传统治病的方式和对疾病认知的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需要重新构建中医诊疗体系,重新构建现代本草,与传统本草对接起来。既有传承又也有创新,我们希望能够给中医带来新的活力,能够使其在医学中作出贡献,所以我一直强调,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

  出 品:光明网

  监 制:战 钊 宋雅娟

  记 者:武玥彤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