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民族名医像:巢元方
首页> 文化 > 正文

中华民族名医像:巢元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1-04-27 2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品由于理创作,李经纬题款,李俊峰提供。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总结,第一次对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记载,是隋代医学发展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医籍。

  主编之谜

  古代中医典籍倡导理、法、方、药俱全,但《诸病源候论》是一部非常另类的著作,书中只论疾病的病因证候,没有记载治法和方药。不仅如此,对于该书的作者,历代说法也并不统一。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吴景贤”。但是,《旧唐书·经籍志》却记载《诸病源候论》的著者是“吴景”,两者均未提及“巢元方”此人,直到《新唐书·艺文志》里才开始出现“巢元方”这个名字。到了《宋史·艺文志》时,吴氏的名字就消失了,只提到了作者是巢元方。对于这种主编不清的现象,有一种观点认为,隋代当时应有两部《诸病源候论》,一部为吴景贤所著,一部为巢元方所著,至宋代,吴景贤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散佚了,只有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流传了下来。因此,后世多称本书为《巢氏诸病源候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诸病源候论》是官修医书,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作为官修医书,巢元方与吴景两个人,一人为监修,一人为编撰,所以后世有的写吴景,有的写巢元方。而“吴景贤”中的“贤”字乃是“监”字的误写。

  除了《诸病源候论》,隋代还有一部重要的官修医书,那就是《四海类聚方》。《四海类聚方》由隋炀帝敕编,成书于隋大业年间,全书共2600卷。由于隋唐时期印刷术尚未广泛应用,加之卷帙庞大,保管与传播难度较大,加之兵燹战乱等影响,《四海类聚方》在唐代以后亡佚。有人提出,《诸病源候论》与《四海类聚方》可能是官修姊妹书,《诸病源候论》专论病因症状,《四海类聚方》专论治法与治方。

  由于史书缺传,对巢元方的记载未见到详细的考证,只是在宋代传奇小说《炀帝开河记》有载:隋炀帝时,主持运河工程的隋朝大总管麻叔谋患了风逆证,全身关节疼痛,不能行动,终日卧床。隋炀帝便命令巢元方给予治疗。巢元方诊后认为,此病是因风湿侵入腠理而得。于是,他将嫩肥羊蒸熟,掺上药粉给麻叔谋服食。麻叔谋共吃了半只羊,久患不愈的风湿病便治好了。另外,巢元方在大业年间(605—618)曾任太医博士,因此一般认为,他应该是奉诏主持编撰了《诸病源候论》一书。

  病因学的新发现

  隋代以前,医学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继承了《金匮要略》中“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三因治病学观点。而《诸病源候论》却大胆创新,提出了病因学中新的论点,确切地认识了某些疾病的病源,把病因学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对于传染病,该书最早提出“乖戾之气”的观点。隋以前,医学界认为传染病属伤寒、时病范畴,多为气候变异,人体感触而发病。而《诸病源候论》却提出,传染性热病是由于感受了外界的一种“乖戾之气”而造成的,而且“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多相染易……乃至灭门”。指出其能引起大流行,导致染病之人全家及所接触之人也感染此病。在一千多年前,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难得的。

  对于寄生虫病,该书首次提出与饮食相关。例如,牛绦虫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人若吃了未熟的牛肉,牛绦虫的尾坳就会在人体发育成虫。《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牛绦虫病是因为人吃了以桑枝贯串的半生不熟的烤牛肉引起,并起名为“寸白虫候”。书中同时对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也有较详尽的病因学描述。

  对于皮肤病,该书科学地提出虫源性因素。隋以前,医家普遍认为皮肤病的病因是风邪或邪热伤于皮肤所致。《诸病源候论》中则发现并描述了某些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例如,对“疥”认识为“疥者,有数种……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虫。”即“疥疮”是由疥虫引发的,而且小儿患疥疮多因乳养之人病疥传染。此外,书中还描述了十余种由于“甚细微难见”的虫所致的疾病。

  此外,对于妇人无子的问题,《诸病源候论》并不完全认为是女方的问题,而是强调与男女双方均有关系,并第一次大胆提出可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提出“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的观点。

  精准的证候描述

  《诸病源候论》中对临床各科疾病的症状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剖析,其中针对多种疾病的症状描述均是首次记载,原书发前人之未发,对于后世症候学研究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书中非常详细地记载了“鬼剃头”的现象,认为“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圆顶秃发症”的重要文献。

  书中对麻风病的认识更为详细,并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症状均有描述。如,早期为“初觉皮肤不仁,或淫淫痒如虫行,或眼前见物如熏然”;中期“或在面目、羽羽奕奕、或在胸颈,状如虫行,身体遍痒,搔搔生疮,或身面肿,痛彻骨髓”;晚期则出现“眉睫堕落”“鼻柱崩倒”“肢节堕落”等。其中“彻外从头面部即起为疮肉,如核桃小枣”,这些症状与近代结核样型麻风相似,而“拘急难以俯仰,手足不能支援,面无颜色,恍惚多急”则与近代神经型麻风的临床症状相似。

  此外,在古代医著中,《诸病源候论》最早全面描述了脚气病从两脚缓弱、疼痛不仁,到心腹胀急、上气肿满等整个病理过程(这里的脚气病是指维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硫胺素是参与体内糖及能量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其缺乏可导致消化、神经和心血管诸系统的功能紊乱)。

  医学气功的典范

  《诸病源候论》虽然未载治疗方药,但每论之后却将补养宣导之法附于后面。全书共记载了213种不同功法,其所记载数量之多、方法之全、实用性之强,在气功发展史上是少见的,成为医学气功研究的经典著作。

  其中,“六字诀”是该书完整收集的代表功法之一。六字诀是读字出气的导引方法,行动时无声读字出气,以预防治疗疾病。书中记载了其以五行学说指导临床应用的内容,成为中医经典理论指导气功经典功法应用的榜样。如肝病患者,愁忧不乐,悲伤忧思发怒,头晕眼痛,用“呵”字出气可治愈;脾病患者,体表有游风微微作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字出气治疗等。

  调身、调神、调息一直被称为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诸病源候论》中的“三调”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少为后世所引用,对后世医学气功的发展影响巨大。如“叩齿”“赤龙搅海”“鼓漱咽津”等保健功法,与书中“琢齿炼精内视法”极为相似,可以说是源于此。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的导引方法也基本引自《诸病源候论》。这部书在医学气功里是承先启后之作。

  《诸病源候论》影响深远,唐宋许多著作都以此书为根据而写成。该书同时也受到朝鲜、日本等国医界的重视,其传承对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甄雪燕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