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杏仁儿们,你们是否真正了解阴阳、五行的内涵?是否想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的大医生呢?本期“中医文化讲堂”,小编特别为大家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述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理论。
马淑然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是在中国古代“天人本一”的哲学背景之下逐步发展演化形成的,它吸收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又综合了当时天文、地理、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成就,用于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中医学“推天道以明人事”,探索人体“小宇宙”的生理病理变化及诊治之理的“天人相应”的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基本机制是什么呢?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团队20余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天人相应”的内涵为:“天”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宇宙,即人类生存的时空环境,主要指由于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所形成的四季的气候、昼夜的更替,及地域差别等。所谓“天人相应”是指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生理调控机制与宇宙的时空变化规律相通应。其机制为:以气的生长化收藏为核心,以阴阳矛盾运动为动力,以五行生克制化为自稳调节器,从而形成人与宇宙的协同共振关系。
首先,天体运动是阴阳消长的基本前提。产生万物的天地,即地球的生态环境,其形成主要依赖于地球与太阳相对恒定的距离以及有规律的周期运动。而由于太阳和地球相对运动所形成的昼夜与四时,是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最基本的时间标志。如地球公转引起太阳辐射生长化收藏变化从而形成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气候。地球自转引起太阳辐射生长化收藏变化,形成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日节律。
其次,五行是五季生长化收藏的五种状态并成为人与自然相应的自稳调节器。天地万物同生于一气,阴阳升降相因演化出万物,寓于万物之中,又以五行为纲,分为五大系统。如周敦颐说“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说的是一年四季随着阳气变化,产生了五行木火土金水的依次变化,其实质是阳气在五时(四季)依次变化的五种不同状态,进而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而五时气候也有“相火之上,水气承之”等依次制胜规律,从而维持气候生态平衡,由此,五行成为决定阴阳消长渐变的自稳调节器。
再次,人为了适应自然形成了与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相同的规律。如我们研究五脏应时的结果表明,中医的五脏不是确指五个解剖器官,而是机体应时而变的五个时间调控系统,与松果腺-褪黑素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密切相关,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关系密切。而人体昼夜节律的生长化收藏也是人体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自转密切相关,由于地球自转朝向太阳不同而表现出阳气的昼夜生长化收藏变化,故疾病也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昼夜节律。
正确理解“天人相应”科学内涵及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天人相应”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但贯穿于生理、病理,在疾病诊治中也有重要应用。因此,正确理解其内涵及形成机制,不但可以为藏象理论研究提供“以时测脏”的新思路,还可为中医临床“因时用药”指明方向,对于临床辨治季节性疾病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研究室主任马淑然 北京际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国传播中心副教授王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