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胸负凌云万丈才:五世大医余瀛鳌
首页> 人物 > 正文

胸负凌云万丈才:五世大医余瀛鳌

来源:光明网中医频道2021-07-14 16: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尊余夫子,熟典人所知。五代传家學,鬢白著不松。尊为儒者俦,术为富苍生。历世犁医坛,慷慨驾舟轻。”余瀛鳌先生江苏阜宁人氏,生于1933年。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史学家。

  “胸负凌云万丈才”,这是借用唐代诗人崔珏写的诗:“虚负凌云万丈才”而来,此处略作小改,比喻余瀛鳌先生老骥伏枥,千里之志,壮心不已的精神。余先生虽年近九旬,已至髦耋,但其心志未老,两月前,我们一起去探望先生,先生侃侃而谈,谈中医人才培养,谈自己科研立项,并论其新著,兴致颇浓。

  余先生的余氏一族,族谱载:始祖“由余”,是春秋时秦国的上卿。他原先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到秦穆公贤德,便留在秦国为相,而且很得秦穆公的信任。当时秦国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协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后举兵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导致秦穆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因其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后裔便以“余”姓为族姓。

  余瀛鳌先生的名字中“瀛”字,唐代韩愈说:“飞桥上架汉,缭岸俯视瀛。”“瀛”就是大海的意思,“鳌”字,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大鳖。《淮南子·览里》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龟头鲤鱼尾的鱼龙,也有一种说法是龙之九子的老大,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为龙头,龟身,麒麟尾。

  余瀛鳌先生家乡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县志记载余姓宗祠的门联:“灵鼍负阁,钓鱼列屯”。唐代王勃在《九成宫颂》中说:“万骑龙嘶,伐灵鼉而晓彻。”明代郑若庸在《玉玦记·掳掠》写道:“灵鼉奏鼓逢逢,吞鲸舞浪汹汹。”无论是鳌、鼍或鱼,都是大海当中的奇物,“负阁”,“列屯”,喻意都是生活在人世间的珍兽。

  余瀛鳌先生的出身是中国典型而罕见的五世祖传业医。其高祖即为医,康熙年间便行医乡里。其曾祖父余赞襄,也是名重一时的名医,《族谱》说他“熟读经典,旁及历代名著,”而且很早即悬壶问世,“诊治富于胆识,经方、时方择善而用,于伤寒、温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症多所致意,效验卓著,名播乡里。”其子余奉先,就是余瀛鳌先生的祖父,字涤凡,中年就是苏北地区的三大名医之首,另两位就是淮安的张子平、兴化的赵海仙,都是四乡闻名的名医。40岁时,因诊治当时省提督重症伤寒而获得佳效,于是受聘于都督府,主持诊疗。嘉庆中叶阜宁及邻近诸县(包括宿迁、盱眙、涟水、泗阳等县)疫病流行,遂回籍为乡民诊疗疫病,取得很好疗效。余奉先的长子,就是余瀛鳌先生的先父,便是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余无言。

  余无言先生(1900~1963) 原名愚,字择明,少读经史,后随父学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18岁开始应诊,擅治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疾病。民国9年(1920)到沪问学于西医俞凤宾,民国18年与名医张赞臣先生共同编辑《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夙志。民国21年应聘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并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修馆、苏州国医研究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余无言先生学术上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强调“仲景之书,重在证候,依症立法,依法立方”。这些学术思想给余瀛鳌先生影响极深。

  余瀛鳌先生是西学中出身,这一点和他的父亲很相似。他在《自述》中说:“我学习中医是‘父传师授’的,但当时从学的时间并不太长,建国以前念中学时,碰到放寒暑假,有时,也去我父亲的诊室,给他抄抄方子,但我父亲有固定的学生、徒弟协助诊病,抄方,我当然是比较次要的,真正抄方并不多。1955年,中医研究院派代表敦请家父赴京工作。次年春,家父抵京工作,曾为我所在的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任教,当然在家里我也有机会向他提问学术疑点,但缺乏临症学习机会。1956年,我有幸拜在秦伯未先生门下,秦老为我讲过《内经》,我也曾跟随秦师出过一些门诊或会诊。秦老是孟河丁甘仁先生的嫡传弟子,所以有人在将秦老、我列入孟河医派。”

  余瀛鳌先生在学术上更大成就是中国历代医学文献的整理、重新编订和诸多著述。学术主张上认为轩岐医学从古到今传承、发展,并认为不断地产生新的学术流派,是历史的必然。历代医学家之所以尊崇《内经》《伤寒》等早期医学典籍,是因为在这些经典医籍的推动下,医学才能不断地获得传承与发展。认为张仲景的学术临床基础,源于《内经》,本于《内经》,历代名家或学术流派,无不受其启悟、影响。治学,必须重视古今“学术流派”,这些“流派”,是推动轩岐医学传承弘扬、发展、创新的主心骨,也是必备的基础,是昭示历代中医名家、名著中学术经验不断丰富、发展的精粹内涵,也是历代传承于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体现。

  余瀛鳌先生临床上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临证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这一点,不仅继承了其父辈的学术体系,又在在六七十年的从医生涯中,精心研读文献,力求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尤重明其斯理。提倡中医之“理”,在“辨”在“燮”,能够在繁杂头绪中理清脉络、头绪,在辨病辨证中找到重点、方向,在辨证之后求因、明因,之后进行参燮、布燮、调燮。余先生指出:“燮”的简写是“协”,本身是个会意字。由表示众多的“十”和表示把许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劦”字组成。其意思在《左传·桓公六年》中说:“彼则惧而燮以谋我。”就是提倡会同、共同合作。“调”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调,和也。”《贾子道术》说:“合得周密谓之调。”“协调”,即搭配得当,配合和谐。《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意思是审查病机,注意六气主时的规律,根据六气特性,取象比类的方法,找出病象与病机的关系,寻求外邪及其它原因。

  临床上余瀛鳌先生长于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泌尿及癫痫等杂症。治疗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以乙肝居多)主张用《续名医类案》中的“一贯煎”加减,并习用一贯煎合柴胡舒肝散,化入“三鸡”(鸡内金、鸡血藤、鸡骨草),疗效很好。曾治癫痫病多例,主旨均以“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大法,必用药是生龙齿、生牡蛎、生白矾、郁金四味,常加味桃仁、杏仁、僵蚕、竹茹、胆南星、陈皮、半夏、丹参、赤芍、红花、鸡血藤等。对于一些顽固、频发病症,往往也加用琥珀末分冲。如痰证比较明显的,祛痰药宜多用,有头部外伤史的,多用通络祛瘀药。余先生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这是白金丸的加味方,疗效要较白金丸有明显提高,这也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吧。”

  余瀛鳌先生还是儒医文化传播的大家。在中国中医文献医史领域,余瀛鳌先生做出过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先生桃李天下,他的许多学生都是当今不少单位的领军人物,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还在著名大学任校长,还有的在日韩、欧美等国传播中医文化。

  余瀛鳌先生任医史文献研究所长多年,除了繁重行政工作以外,余先生还编选、校订了许多中医善本珍本,有很大影响的如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中国名医名方》和《历代医著比对与新用丛书》四十种等,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甚多,近年来并出版《余瀛鳌医案》数册。

  余瀛鳌先生一生为人十分谦和,君子端方,温润如玉,风骨骏爽,人谓:“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曹不兴》句)先生虽然学富五车,然而从不颐指气使,无论什么时候,都如江上清风,柔曛轻拂。

  (作者简介:卢祥之,中国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肖永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