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胸负凌云万丈才:五世大医余瀛鳌
首页> 人物 > 正文

胸负凌云万丈才:五世大医余瀛鳌

来源:光明网中医频道2021-07-14 16: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尊余夫子,熟典人所知。五代传家學,鬢白著不松。尊为儒者俦,术为富苍生。历世犁医坛,慷慨驾舟轻。”余瀛鳌先生江苏阜宁人氏,生于1933年。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史学家。

  “胸负凌云万丈才”,这是借用唐代诗人崔珏写的诗:“虚负凌云万丈才”而来,此处略作小改,比喻余瀛鳌先生老骥伏枥,千里之志,壮心不已的精神。余先生虽年近九旬,已至髦耋,但其心志未老,两月前,我们一起去探望先生,先生侃侃而谈,谈中医人才培养,谈自己科研立项,并论其新著,兴致颇浓。

  余先生的余氏一族,族谱载:始祖“由余”,是春秋时秦国的上卿。他原先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到秦穆公贤德,便留在秦国为相,而且很得秦穆公的信任。当时秦国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协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后举兵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导致秦穆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因其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后裔便以“余”姓为族姓。

  余瀛鳌先生的名字中“瀛”字,唐代韩愈说:“飞桥上架汉,缭岸俯视瀛。”“瀛”就是大海的意思,“鳌”字,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大鳖。《淮南子·览里》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龟头鲤鱼尾的鱼龙,也有一种说法是龙之九子的老大,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为龙头,龟身,麒麟尾。

  余瀛鳌先生家乡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县志记载余姓宗祠的门联:“灵鼍负阁,钓鱼列屯”。唐代王勃在《九成宫颂》中说:“万骑龙嘶,伐灵鼉而晓彻。”明代郑若庸在《玉玦记·掳掠》写道:“灵鼉奏鼓逢逢,吞鲸舞浪汹汹。”无论是鳌、鼍或鱼,都是大海当中的奇物,“负阁”,“列屯”,喻意都是生活在人世间的珍兽。

  余瀛鳌先生的出身是中国典型而罕见的五世祖传业医。其高祖即为医,康熙年间便行医乡里。其曾祖父余赞襄,也是名重一时的名医,《族谱》说他“熟读经典,旁及历代名著,”而且很早即悬壶问世,“诊治富于胆识,经方、时方择善而用,于伤寒、温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症多所致意,效验卓著,名播乡里。”其子余奉先,就是余瀛鳌先生的祖父,字涤凡,中年就是苏北地区的三大名医之首,另两位就是淮安的张子平、兴化的赵海仙,都是四乡闻名的名医。40岁时,因诊治当时省提督重症伤寒而获得佳效,于是受聘于都督府,主持诊疗。嘉庆中叶阜宁及邻近诸县(包括宿迁、盱眙、涟水、泗阳等县)疫病流行,遂回籍为乡民诊疗疫病,取得很好疗效。余奉先的长子,就是余瀛鳌先生的先父,便是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余无言。

  余无言先生(1900~1963) 原名愚,字择明,少读经史,后随父学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18岁开始应诊,擅治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疾病。民国9年(1920)到沪问学于西医俞凤宾,民国18年与名医张赞臣先生共同编辑《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夙志。民国21年应聘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并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修馆、苏州国医研究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余无言先生学术上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强调“仲景之书,重在证候,依症立法,依法立方”。这些学术思想给余瀛鳌先生影响极深。

  余瀛鳌先生是西学中出身,这一点和他的父亲很相似。他在《自述》中说:“我学习中医是‘父传师授’的,但当时从学的时间并不太长,建国以前念中学时,碰到放寒暑假,有时,也去我父亲的诊室,给他抄抄方子,但我父亲有固定的学生、徒弟协助诊病,抄方,我当然是比较次要的,真正抄方并不多。1955年,中医研究院派代表敦请家父赴京工作。次年春,家父抵京工作,曾为我所在的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任教,当然在家里我也有机会向他提问学术疑点,但缺乏临症学习机会。1956年,我有幸拜在秦伯未先生门下,秦老为我讲过《内经》,我也曾跟随秦师出过一些门诊或会诊。秦老是孟河丁甘仁先生的嫡传弟子,所以有人在将秦老、我列入孟河医派。”

  余瀛鳌先生在学术上更大成就是中国历代医学文献的整理、重新编订和诸多著述。学术主张上认为轩岐医学从古到今传承、发展,并认为不断地产生新的学术流派,是历史的必然。历代医学家之所以尊崇《内经》《伤寒》等早期医学典籍,是因为在这些经典医籍的推动下,医学才能不断地获得传承与发展。认为张仲景的学术临床基础,源于《内经》,本于《内经》,历代名家或学术流派,无不受其启悟、影响。治学,必须重视古今“学术流派”,这些“流派”,是推动轩岐医学传承弘扬、发展、创新的主心骨,也是必备的基础,是昭示历代中医名家、名著中学术经验不断丰富、发展的精粹内涵,也是历代传承于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体现。

  余瀛鳌先生临床上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临证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这一点,不仅继承了其父辈的学术体系,又在在六七十年的从医生涯中,精心研读文献,力求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尤重明其斯理。提倡中医之“理”,在“辨”在“燮”,能够在繁杂头绪中理清脉络、头绪,在辨病辨证中找到重点、方向,在辨证之后求因、明因,之后进行参燮、布燮、调燮。余先生指出:“燮”的简写是“协”,本身是个会意字。由表示众多的“十”和表示把许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劦”字组成。其意思在《左传·桓公六年》中说:“彼则惧而燮以谋我。”就是提倡会同、共同合作。“调”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调,和也。”《贾子道术》说:“合得周密谓之调。”“协调”,即搭配得当,配合和谐。《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意思是审查病机,注意六气主时的规律,根据六气特性,取象比类的方法,找出病象与病机的关系,寻求外邪及其它原因。

  临床上余瀛鳌先生长于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泌尿及癫痫等杂症。治疗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以乙肝居多)主张用《续名医类案》中的“一贯煎”加减,并习用一贯煎合柴胡舒肝散,化入“三鸡”(鸡内金、鸡血藤、鸡骨草),疗效很好。曾治癫痫病多例,主旨均以“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大法,必用药是生龙齿、生牡蛎、生白矾、郁金四味,常加味桃仁、杏仁、僵蚕、竹茹、胆南星、陈皮、半夏、丹参、赤芍、红花、鸡血藤等。对于一些顽固、频发病症,往往也加用琥珀末分冲。如痰证比较明显的,祛痰药宜多用,有头部外伤史的,多用通络祛瘀药。余先生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这是白金丸的加味方,疗效要较白金丸有明显提高,这也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吧。”

  余瀛鳌先生还是儒医文化传播的大家。在中国中医文献医史领域,余瀛鳌先生做出过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先生桃李天下,他的许多学生都是当今不少单位的领军人物,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还在著名大学任校长,还有的在日韩、欧美等国传播中医文化。

  余瀛鳌先生任医史文献研究所长多年,除了繁重行政工作以外,余先生还编选、校订了许多中医善本珍本,有很大影响的如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中国名医名方》和《历代医著比对与新用丛书》四十种等,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甚多,近年来并出版《余瀛鳌医案》数册。

  余瀛鳌先生一生为人十分谦和,君子端方,温润如玉,风骨骏爽,人谓:“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曹不兴》句)先生虽然学富五车,然而从不颐指气使,无论什么时候,都如江上清风,柔曛轻拂。

  (作者简介:卢祥之,中国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肖永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 “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