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支招 教您洪涝过后如何防疫病
首页> 科普 > 正文

专家支招 教您洪涝过后如何防疫病

来源:光明网2021-07-23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本期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 杨柏灿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滚滚洪水不仅席卷了人们的财物甚至生命,而且也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特别是因为洪涝而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不但产生大量的污泥浊水,而且对环境、水源、食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极易引发许多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因此,确保水源安全,重视食品卫生,不饮用、食用生水、生食以及变质的食品、一些死亡的畜牧、家禽等,并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冲洗是极为重要的措施。有关行为应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进行。

  中医药在对洪涝后一些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介绍几个小验方:

  1.苏姜茶。紫苏10克、生姜10克,冰糖适量,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10分钟后倒出药液,放入冰糖溶化,温热服用。组方十分简单,但效用却很显著。方中紫苏与生姜均为辛温之品,能够发散风寒,防治受寒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同时,生姜与紫苏具有较好的解毒作用,尤其善于解除食物中毒,在本方中,具有防治食物中毒的作用。冰糖味甘性润,能调味以防紫苏、生姜过于辛辣,并能监制紫苏、生姜的温燥之性。全方具有发散风寒以祛除寒气、寒邪,防治风寒感冒,解毒以防治食物中毒的作用,对于洪涝灾害可能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三豆饮。白扁豆30克,绿豆50克,赤小豆50克,冰糖适量,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煎至烂,放入冰糖搅拌,冷却后即可食用。方中白扁豆、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可口,其中白扁豆能补脾、解暑、化湿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赤小豆善于通利,具有利水消肿、利湿解毒的作用;绿豆性质寒凉,味甘怡人,具有解暑化湿、解毒的作用。三豆合用,能健脾化湿、消暑解毒,对于夏季洪涝后出现肠胃不适甚则轻度食物中毒的部分人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四叶汤。藿香叶10克,佩兰叶10克,艾叶10克,荷叶10克。上药洗净后,净水煎煮,沸腾后文火续煎10分钟,冷却后饮用。方中藿香、佩兰性质平和,气味芳香,具有发散风寒、解暑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艾叶气味芳香,性质温和,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荷叶性质平和,具有解暑化湿的作用。四药合用,全方具有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夏季风寒感冒、暑湿泄泻、食欲不振、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者,对于夏季洪涝后出现这些症状者尤为适用。

  4.五皮饮。冬瓜皮30克,西瓜皮15克,生姜皮10克,茯苓皮15克,陈皮10克。冬瓜皮、西瓜皮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生姜皮性凉,能发散水气以行水消肿;茯苓皮性味甘淡平,能利水消肿;陈皮性味甘苦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全方合用,性用平和,无明显寒热偏性,具有行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并通过利水作用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用于水湿潴留引起的水肿、脚气肿痛等。对于因洪涝而引起的一些湿气病证如皮肤湿疹、阴囊湿疹以及下部瘙痒性疾病适合。

  除了以上小验方以外,一些中成药也非常有效。如藿香正气制剂,无论是引体急性还是固体剂型,对于洪涝引起的肠胃不适、暑湿外感有很好的作用,无论有无症状均可用之。此外,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制剂、羚羊感冒片等对于防止洪涝后的流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适当使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以应用一些适合的补虚药,如西洋参、石斛、枸杞、黄芪、红枣等,以及中成药生脉饮、归脾丸、玉屏风口服液、香砂养胃丸等。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 42.195公里,连接了多少“大湾区奇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