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什么是肾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肾虚?中医教你自测
首页> 科普 > 正文

什么是肾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肾虚?中医教你自测

来源:2021-11-26 15: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肾病主任医师 张勉之 住院医师 刘晴

  提到肾虚,大家都不陌生,腰疼是不是就是肾虚?肾虚是不是肾脏出问题了?肾虚会导致透析吗?到底什么是肾虚,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肾虚。

  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任何一种病症在出现特异性表现时,都或多或少会有肾虚的表现。肾中精气的强弱,是影响人体衰老的重要物质基础。且“久病及肾”、“久病血瘀”,各种慢性疾病都可以见到肾虚血瘀的表现。肾气为一身阳气之本,肾精为一身精血之源,肾中精气虚弱,亦可导致血运不畅,而加重血瘀。另外,血瘀则精血不能输达,又可加重肾中精气的虚弱,所以肾虚、血瘀互为因果,导致疾病的不断加重和人体的衰老。

  中医认为,肾虚有肾阳虚、肾阴虚,肾虚会累及身体多方面,比如肾虚会出现腰酸背痛、胫酸、膝酸、足跟痛、夜尿增多、尿后余沥、健忘、性功能障碍等;肾阴虚则会常见眩晕、耳鸣、咽干、失眠、盗汗、遗精、五心烦热、长期便秘等症状;肾阳虚可见畏寒、肢冷、面色晄白、体乏、水肿、便溏、小便清长、阳痿或滑精等症。中医讲“久病及肾”“久病血瘀”,血瘀常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下紫暗或舌下络脉曲张青紫;通过以上的症状大家可以判断肾虚血瘀的程度;不同的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的表现,肾虚血瘀程度随年龄增长、慢性疾病的增多而加重,肾虚血瘀不一定有肾病,但是肾病患者一般都会肾虚血瘀。

  以上这个自测方法是在对万例不同年龄的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所做的中西医结合的证型检测中得出来的量化标准。不同的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的表现,肾虚血瘀是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辨证的一个共性表现。而且,肾虚血瘀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6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100%呈现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证。其不仅是慢性疾病的共性,也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基础。我们还发现,长寿老人的肾虚血瘀程度要轻于他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程度。说明肾虚血瘀的程度与长寿具有相关性。所以,通过生命量表的自测,可以反映出人体肾脏的强弱。

  针对“肾虚血瘀”的基本病机,张勉之主任医师提出了“补肾活血”的治疗大法。“补肾活血法”不是补肾法和活血法简单的相加,而是将补肾法和活血法有机的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加强补肾,使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状态。针对慢性肾衰的病机特点,提出“补肾活血为本,化瘀袪湿为标”。

  提示,当大家出现文中提到的症状时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随意用药。

  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保健小妙招能够帮助我们护肾脏、助长寿呢?首先是提耳尖:双手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耳尖,用劲儿提起,后松手,20次/组,3组/天。其次是搓耳根:双手用食指和拇指贴住两边脸旁,从耳垂往上搓耳根,20次/组,3组/天。这两个动作不仅可以活血通络,还可以护肾助长寿。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