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哮喘日|儿科专家提醒:儿童哮喘缓解期 需坚持治疗
首页> 科普 > 正文

世界哮喘日|儿科专家提醒:儿童哮喘缓解期 需坚持治疗

来源:光明网2021-12-11 08:00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霍婧伟副、主治医师尹英敏、主任医师吴力群

  小明9岁确诊“支气管哮喘”已有2年多,在这2年期间咳嗽喘息偶有发作,每次给予雾化治疗都能很快缓解,但均未坚持规律治疗。今年刚一入冬就出现了2次哮喘急性发作,明显的咳嗽,喘息,胸闷甚至夜间不能平卧,持续时间长,症状较前也明显加重,体育活动更是没法参加。小明妈妈这下不淡定了,为什么哮喘症状缓解了还会反复发作,缓解期的时候都需要用哪些治疗,带着这些疑问急忙至哮喘专科门诊就诊。那么对于哮喘的规范治疗,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

  建议一:哮喘缓解期坚持治疗,不能擅自停药,遵循阶梯式治疗方案

  很多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就医。而一旦病情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就不必再用药了。

  目前在我国600万~1000万的哮喘儿童中,达到理想控制的只有3%,部分控制的是44%,未控制的高达53%。同时调查发现,哮喘患儿中67.9%的家长会擅自停药,后果就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比如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遇到过敏源刺激(花、草、动物皮毛)、剧烈运动等又会诱发哮喘发作。

  目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不同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ICS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有研究显示低剂量ICS长期治疗(< 5年)对轻中度哮喘患儿的身高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见好就停药都是不恰当的,这往往会使哮喘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甚至因为哮喘得不到良好控制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推荐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是规范用药1-3个月左右需要对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及FENO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逐步降低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最终减少发作,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所以,一定要认清哮喘是一个慢性病,对它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续、规范及个体化治疗。

  建议二: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发挥更大优势

  家长会疑问:用西医治疗同时还用中医治疗吗?

  其实,哮喘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早在清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喘论》中首先提出“哮喘”的病名,并且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已发攻邪为主,未发扶正为要”的论述。这也就是有的家长疑惑的,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为什么我家孩子会发生哮喘,别人家的就只是感冒、咳嗽、流鼻涕呢?哮喘和遗传、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从西医来讲,过敏体质是和父母的遗传及自身体质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过敏体质,中医认为与“痰饮内伏”有关,同时与肺、脾、肾的功能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有着密切关系。哮喘的孩子,大多伴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多种食物过敏等,而且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哮喘反复发作和病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

  中医的治疗,就是从体质上进行综合调理,调整脏腑、气血及阴阳的失衡状态,上下气道同治,补不足损有余,以平为期,消除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通过调理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外感,祛除诱发因素,消除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减少哮喘发作,逐步达到临床痊愈。根据患儿哮喘治疗的不同时期,可同时配合中医的外治疗法如伏九贴敷、耳穴压豆、拔罐等进行综合治疗,达到止咳平喘,预防复发的目的。

  建议三:哮喘缓解期体育锻炼不能少

  哮喘控制良好的患儿可以正常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加重哮喘症状,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哮喘患儿,适度的跑步、游泳、排球、自行车等均可,运动前10-20分钟可先预防性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万托林),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特别提醒,运动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活动量大和容易出汗的孩子,更要勤换衣服,防止着凉。

  儿童确诊为哮喘,家长不要焦虑,进行规范的哮喘防治管理,医生、家长、儿童共同努力,让哮喘患儿悠然呼吸。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 宁夏贺兰:乡村大集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