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补肾抗衰系列谈——长寿的关键在于血管
首页> 科普 > 正文

补肾抗衰系列谈——长寿的关键在于血管

来源:光明网2021-12-27 15: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才需要为我们的血管操心。然而,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有3.3亿人身陷心脑血管病,大约占到总人口数的1/4,其中不乏年轻群体。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饮食结构也越来越不健康,久坐不运动种种因素,不知不觉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近年来中青年人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很多表面看起来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了。突发头晕、睡眠不好、胸闷、心悸、四肢麻木等,这都是血管向心脑供血出了问题。“30岁的人70岁的血管”在现代人群中,绝非罕见。

补肾抗衰系列谈——长寿的关键在于血管

  “硬化”是血管衰老的一大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老化。它的衰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有多大?法国著名医学家卡萨尼斯曾这样说,“人与动脉同寿”!因此,保护好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进程,对抗衰防病、健康长寿非常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因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血管内皮,继而导致脂类物质沉积。另外,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会引起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增加,如同河道中的淤泥增多,也容易造成河道拥堵,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年轻女性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数据显示50岁以下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不足男性的一半。但当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从60岁左右其发病率开始增加,发病速度比男性还要快。可以说,动脉硬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

  抗血管衰老有了抓手

  当科研人员注意到雌性激素可以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后,延缓血管衰老研究也有了新的方向。

  最近,南京中医药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八子补肾胶囊干预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探讨与作用机制”,探讨血管抗衰老。该研究结合实验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整体、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研究了八子补肾胶囊与雌激素膜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以补充雌激素,激活雌激素受体,系统调节血清代谢物谱紊乱,阻断血管炎症反应,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影响因子为5.810)。

  雌激素可以通过改善血浆脂质谱和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血管。此外,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以通过其受体介导的基因调节或非基因调节功能参与血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雌激素可以促进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内皮来源超极化因子等血管舒张因子的产生,抑制内皮素-1的生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以促进内皮的完整性,增强其屏障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还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增殖和生存。因此,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的结构和功能,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衰老也许不可抗拒,但当我们掌握了血管保养的方法,比同龄人更加年轻就不再是梦想。在杜绝平时大鱼大肉、抽烟酗酒、熬夜劳累的同时,服用八子补肾胶囊,防止血管病变,延缓动脉硬化,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就可以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文竹)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巳巳如意中国年”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