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化 > 正文

中医根本之我见

来源:光明网2022-02-17 18: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张忠文

  作者简介:欧洲中医协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员,医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委员特聘海外副会长。

  《大学》开篇就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现在不少学者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我并不否认这一观点。那什么又是阴阳五行的根本呢?中医的根本如果只在阴阳五行,那还不足以体现博大精深中医的中医文化。

  我们中医现在的困境是什么? 如果说想让一个事物或理论在一个社会被大众承认,需要它本专业的狭义的观点和社会认可的广义的一面,那么中医如果只有阴阳五行作为我们狭义的根本,狭义的概念,而没有更深入的广义的文化层次,这在当今是很难被以科学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大众所认可的。

  目前的一些理论,比如中医是如何形成的,中医来源于什么,许多学者还是坚持那句“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笼统的经验主义,并不能说服中医自己,更不足以让更多的人信服。如果不能从文化上很好的溯本求源,不深刻的发掘中医的潜在力量,就不能够让中医的光彩更加灿烂,从而普照人间。

  中医的境况不仅是在国外甚至在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到了只是一个辅助治疗手段,或者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有人认为,中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理性分析上,在对实践经验的处理上,在理性与经验的结合上等方面与西医相比都黯然失色。西医可以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小到基因分子等分析手段与实践经验互相验证,加之有医药化学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医疗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的配合。这些高度科学化的体系结构是与当前全世界人类社会对科学的认知和依赖高度吻合。现在人类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的被西方的哲学科学思维所主宰。所以,中医必须从中国文化的根本上一以贯之的,一脉相传的走自己的路。在与西医互相借鉴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西方的哲学思想,摸清科学技术的来龙去脉,以此与本民族对知识的来源和认识过程结合,智者察同找到共同的基点。

  我们知道,西方人从古希腊开始,在那坚石嶙峋贫瘠的土地上砥砺前行,从始至终的追究终极。古希腊国既然不能像我们中国那样有广阔的富饶的土地,也没有我们国家自己自成一统的天然地理屏障;那么古希腊人只好向大海,向天仰望星空,去索要学问、索要力量,索要发展。西方人就是在这毫无遮蔽的、开放型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和不适宜大面积农耕的地理条件下,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开始,对前人怀疑的、否定的,以新的错误代替旧的错误,不断的思索探求世界的真理,直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把神的力量与理性的光辉和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诞生了哲学科学思想,最后实现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文明在短短二百年间取得了不可估量的发展。科学界有人做过一个比喻,把138亿年的宇宙缩短为一个月,那46亿年的太阳系就是十天,生存了两亿年的恐龙相当于8个小时,人类的四五十万年只有一分钟,人类科技文明则只有一秒钟。这一秒钟的时间里,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也埋下了不可挽回的危机的种子。在西方的哲学科学思维面前,强大的科技攻势,中国传统的重德文化往往落败。

  科学在这样一个迅猛的发展势头之下,使中国从文化到思想,从语言到文字,从服饰到建筑,从艺术到教育,从发型到女人的小脚,从交通工具到家用设备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我们除了中餐没有改变,其它的传统的东西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进攻之后轰然倒下,中华几千年传统的文化竟然被当作进步的桎梏封杀。我们必须承认这种革命在当时的救亡运动中是及时的、必须的,可惜的是这种紧急状况变成了常态。

  值得让世界惊讶的是,中医竟然在一片叹息中,一片辱骂中,一片混乱中,一片科学化中,在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几乎消声逆迹的情况下存活了下来。虽然她也经历了内外科手术式的改头换面,但毕竟中医还屹立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甚至作为世界上几乎唯一一个古老医学的代表,中医在逆境中竟然还有发展,而且继中餐之后,中医漂洋过海成为海外有发展空间的祖国传统文化。这不得不看到中医衰中有兴,败中有胜的顽强生命力。

  纵观人类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烙印,既然科技带动下的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也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么现在的时代也将会在结束之时被另一个时代所代替。一个后科学时代即将来临。一切永恒的力量终将永恒的继续存在。从中医几千年的生命力来看,中医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足以自豪她真正的永恒的理念,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坚信中医复兴的时代即将来临。

  20世纪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说:“纵使没有一种假说可以完全证实,但是如果发现在使每种假说都能自圆其说并且能符合已知事实时所能包含的东西,这里面也就有着一种真正的知识了。”他还说“如果一个观点在哲学上是正确的,那么在被驳倒后,会以其它形式重新站起来,并且被驳倒次数越多,这个观点将越精炼、越正确。”

  罗素关于哲学的这两点认识都可以按在中医上。第一,中医有真正的知识,这个知识最先来源于如康德所说的“神”,我们中国把最先出现的对世界的认识来源描绘成神话。我们完全可以把河图洛书的出现假设为神话或神的旨意。随着古代智慧先贤的理性思考——“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整理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消息卦,三易,后来又有经有传。之后才有广大的劳动人民几千年遵循此理进行社会的、生活的、生产实践去验证这些天理。这就是中国几千年赖于生存的软性思维理念和软性试错方案,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之魂。而中医就是伴随着这种文化的成熟而逐渐成熟,形成了以万物本源为认识宗旨的开端,并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性的分析,把对天地的认识,天地对我们生命的构成和影响,最后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了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对人这个生命完善的认识和对其健康的维护,以及对疾病的治愈系统。这样一个过程不就是康德后来总结的:首先假设神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建立道德,然后把理性的与经验的结合起来,这样一个对人类知识的认识过程。所以,我们不只是不落后,而且要比西方对世界的认识要早几千年。五到六千年前的《周易·系辞上》:就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这里,明代理学家、易学家来知德注说:“凡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吉凶之理,见在于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藴畜于胸中也。”“知来藏往”,就是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正是中医的见微知著特点和精华。

  许嘉璐先生说过:“中医之名立,迄今不逾百年,所以冠以“中”字者,以别于“洋”与“西”也。慎思之,明辨之,斯名之出,无奈耳,或亦时人不甘泯没而特标其犹在之举也。”“医兴则国兴,国强则医强。百年运衰,岂但国土肢解,五千年文明亦不得全。非遭泯灭,即蒙冤扭曲。” 中医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根本,不能丢失这宝贵的复兴利器。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的《类经图解·医易义》说:“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缺乏了解《易经》这样的根基,中医拿什么立足,中医拿什么与科学比肩?保持自己的文化根本,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医的科学性,建立让世人认可的中医科学观和中医科学体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中医的文化根本上进行。中医没有自己的根本就如一枚礼花没有了向上推进的火药,只能在地上打滚,根本展现不了本身那普照大地的绚丽光彩。况且中医是有根本的,不能自残般的把自己的根本割掉,而去迎合西方的科学规定。

  《内经·灵枢》说过:“法于古往,验与来今。”这句话不仅是叙述《内经》的来历,也应该是我们当代中医人必须遵循的治学之法。在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际,在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的重要转折当口,抢占文化制高点,是中医复兴的机会,我辈中医人焉能不奋力乎?!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