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令养生|白露秋燥 润肺“藏娇”
首页> 科普 > 正文

时令养生|白露秋燥 润肺“藏娇”

来源:光明网2022-09-07 10:27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韩良

    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候正式转入了秋天模式:暑气逐渐消逝,干燥,昼夜温差增大,风逐渐变多,寒气渐长,迅速转凉。白露时节多呈现“风清冷,云高远,气干燥”的天气状态。这时天高云淡不再闷热,本应身心倍感自然舒适,但也有很多朋友会发现,每年到这个季节都会非常规律的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咳嗽哮喘、皮肤枯槁,过敏性鼻炎、畏寒无汗等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肺经功能失常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白露至,暑去而凉生,草木皆调,秋令气燥,与肺气相应,肺为娇脏,细润恶燥,易失宣降……”,我国古代医家观察总结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白露仲秋正是燥邪风寒渐长的时候,这对肺经而言是一个不利环境,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在此,推荐几个滋阴润肺、宣发肺气的好办法、小妙招,“藏”好娇嫩的肺脏,让肺气能很好的宣发肃降,轻松解决这些季节难题。

    第一,食补滋阴。我们熟知秋梨可以润肺,煮梨汤饮用是秋季养生必不可少的方法,熬煮梨汤时还可放入适量百合、麦冬,枇杷,酸枣仁,能起到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的作用。除了秋梨以外,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熟悉的果蔬也有滋阴润肺功效,如:金桔、无花果、莲子、杏仁、冬瓜、莲藕、白萝卜等。若气温骤降体寒身痛,参考各地习俗,可食用羊肉白萝卜胡椒做汤,或食新鲜龙眼,饮用白米酒来温补散寒。但是无论哪种,切不可单独大量过度食用,宜各取少量适当配伍,制作成美味的糕点粥汤,养生佳肴来享用。

    第二,呼吸吐纳。古人云“肺开窍于鼻;肺为华盖,主表;主气,主呼吸,主宣发肃降”。深呼吸,歌唱呐喊等肺的充盈动作,能让肺气宣发,舒畅调达。大口呼气可以呼出体内浊气;深吸气有助于获取更多清气,而体内的清气正是构成宗气的主要部分,宗气可以输布到脾,滋润脏腑,让正气生化有源。如晨起时用鼻深吸气,再用口大口呼出,反复数次,可觉神清气爽,防止咳喘胸闷气滞气逆。

    第三,适当运动。运动到微微汗出其实正合适。这样的运动量能使毛孔打开,肺气通调,水道畅通。气候合适的时候,骑车、散步等运动,让身体微微发热,浅浅汗出。“肺,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微微汗出可让可让皮毛得濡养,避免皮肤毛发干枯。适当运动即可,不太建议暴汗,大汗容易耗伤阴液,疲劳伤气。且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风寒邪气乘毛孔打开而侵袭人体。

    第四,“秋冻”要适可而止。许多老人常言道:春捂秋冻,其实这句古训并不是指秋天就应该少穿或刻意的追求挨冻。而是提醒人们春天要注意保暖。尤其天气变化或汗出以后,肩颈上肢的保暖尤为重要,防止肺经走行处直接感受风寒。若此时夜风或空调直吹颈肩,极易阴寒入肺经诱发粘膜水肿肌肉拘挛,加重鼻炎哮喘,肩周炎颈椎病等病症。

    此外,还需注意条畅情志,若身边家人朋友曾有过抑郁或相关病史的话,尤其要注意其近期情绪有无波动。多鼓励陪伴,一起做一些感兴趣的事,适当的运动,充分的倾听和关注,防止秋季悲伤情绪加重,诱发情志疾病反复或加重。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滋阴润肺,利水消肿的代茶饮小方子。许多朋友本来就知道咽干咳嗽要滋阴润肺,但或许并不知道,皮肤水肿、小便不畅也需要调理肺经。中医古籍记载“肺朝百脉,主通调水道”。肺若为风寒邪气所侵,痰凝阻滞,水道不通,则无汗少尿,头面皮肤水肿。此时,就需要用宣肺化痰、宣肺利水的方法来治疗,这种方法叫做“提壶揭盖”——好比想要壶中水畅快倒出需要打开上方壶盖。治疗皮肤浮肿,水液内停,尿少汗少,可用宣肺解表法来利水消肿。代茶饮方可以选用桔梗,麦冬,百合,茯苓,陈皮各10g,加柴胡5g。泡水分次代茶饮,可起到养阴润燥,宣肺理气,益气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口鼻干燥,皮肤枯槁,干咳少痰,咽干喑哑,哮喘浮肿,便秘等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所指“肺”脏的功能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肺是娇嫩之脏,在秋季白露节气一定要注意生活细节,保护好她,让其正常发挥作用,维持人体气机协调。向上散布精微,滋养皮肤毛发;向外宣发卫气固护体表进而“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到您,让您轻松健康地享受这个凉爽舒适的秋季。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