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赵点(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陈国强(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
当代中医临床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忠印的《中医疾病横纵辨治》已于2022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介绍中医病因形成的内在联系入手,系统阐述了赵忠印以50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疾病纵行发展(辨证)规律、疾病横行平面表现(辨证)规律、五条通道辨证思路和疾病病因病机辨治法,书中收录22种常见病的诊治思路,并附录42类常用中药、64类常用方剂的临床使用注意事项及独家特色分析。该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强,出版后收到诸多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好评。
一、十纲辨证析病性,五条通道厘病因
临床上,医者无法目睹每个疾病的发展全过程。门诊患者的证候往往是疾病全过程中的某个横行平面的表现,同时,其正邪斗争的不同阶段展现出表里变化的纵行发展特点。赵忠印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增加了“燥湿辨证”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将横行平面辨证与纵行发展辨证有机结合,以实现“一拔其本,诸证尽除矣”的治疗终极目标。
在本书中,赵忠印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他对增补“燥湿”辨证的缘由:人体如湖泊,湖水如内环境,湖内的动植物如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湖泊的入水口之能,犹如人体的口、鼻、肺摄入之功,以承担进食、饮水、呼吸工作为任,湖的出水口之能,犹如机体的肛肠、肾、膀胱、肺、皮肤的排泄功能,以排除体内废物为任。若湖内之水因存储过多或排出减少而致水积泥腐,湖内动植物将无法生存;若湖内之水因消耗过多或排除增加而致水干泥裂,湖内动植物亦无法存活。取象比类,人体进食水谷的总量和排除废物的总量平衡失调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一如体内积存物质过多而致高血脂、脂肪肝、湿疹等,又如体内代谢物质不足而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这便是对人体“太过”和“不足”致病的理解。赵忠印将人体之水的太过和不足概括为人体内的“燥湿变化”,而“变化”二字需要路径来实现,赵忠印由此提出了五条通道的辨证方法,将人体进、排通道总结为五条:第一条,进入机体水谷的口、胃肠消化通道,以进食水谷和消化为主;第二条,从体内排出粪便的肛肠通道,以排除粪便为主;第三条,从体内排出尿液的肾膀胱通道,以排出体内尿液为主;第四条,从体内吸、排(呼)空气的鼻、呼吸通道,以吸收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为主;第五条,从体内排出汗液的汗道通道,以排出体内的汗液为主。若这五条通道中有一条发生障碍,便需要我们帮助疏通以求平衡,从而实现人体这个“湖泊”的生机勃勃之象。
二、名医典案藏奥妙,理法结合知寸心
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要求辨证与论治相结合,《中医疾病横纵辨治》一书中,既有对赵忠印十纲辨证和五条通道辨证的阐述,也以具体的验案为引,意在辅助读者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中医之功,医案最著”,本书列举的22篇经典医案,包含由“太过”和“不足”所致的多种疾病类型,其中以皮肤病和心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为主要特色。在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诊疗中,赵老根据“十纲辨证”和“五条通道辨证”思路提出“花根治法”,以求本为首务,“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以此为用也弥补了西医治疗慢性皮肤疾病易出现复发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本书对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心系疾病的案例分析在强调中医辨证治疗“水潴心络”优势的同时,指出心电图和心导管等西医学诊察手段对于心系疾病的诊疗也有着关键作用,两者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三、四十二药遣若箭,六十四方运如虹
综合对比中药、方剂很常见,赵忠印在数十年诊疗工作中,对部分中药和方剂总结出了独特而实用的运用经验,将常见42品中药、64类方剂,抓住共性,突出个性,多重分析,对比特色。这部分内容原本放在书中正文的位置,后来几经周折,考虑到期望此部分内容有助于医师在临床工作上可以及时查询使用,便变成了附表的形式,附于书后,以案头备用。
本书以祛痰剂二陈汤为例,详解二陈汤基础方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主要作用,主治痰湿咳嗽证。若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行气化痰的枳实和清热化痰的竹茹,就成了温胆汤。温胆汤除了祛痰湿、清胆和胃作用,又增加了理气祛痰热作用,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若在温胆汤基础上,再加燥湿祛顽痰的天南星,进而成为了导痰汤。导痰汤除有燥湿化痰、行气开郁的作用外,尚可治疗一切痰厥证。若在导痰汤的基础上,加开窍化痰的石菖蒲,就组成了涤痰汤,增加了涤痰开窍作用,可以治疗中风不语、痰迷心窍。以上方剂都与痰湿相关,痰湿所在部位不同,所产生的证和证候亦不同,方剂的用药也就有不同的变化,但是方与方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用药规律,掌握了方与方之间的联系,便能理解记忆方剂的用途,以实现活学活用,更好地随证选方。
四、病情千变欲乱眼,辨本求真可归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自然中的寒热、燥湿都会作用于机体,寒热、燥湿的“太过”或“不及”或表里通道障碍,会客观地产生证候,从而使病情复杂化,但《景岳全书》有云“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治法虽多,对证则一”,如若在诊疗过程中合理运用十纲横纵辨证和五条通道辨证方法,认真求本,则可把握调和阴阳平衡之要。这便是《中医疾病横纵辨治》撰写之立意,也是赵忠印分享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经验之初心,以同求“十纲纵横辨证气血充,熟证识药施治精神通”,治病求于本,随证而遣方,施方效佳良,患者即当“阴平阳秘,精神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