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参与通心络循证研究 从怀疑到接受再到中药“宣传员”
首页> 学术 > 正文

参与通心络循证研究 从怀疑到接受再到中药“宣传员”

来源:光明网2024-02-02 16:04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研究子课题“中国通心络治疗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重磅发表,证实通心络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会后,研究参与者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徐秋霞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

参与通心络循证研究 从怀疑到接受再到中药“宣传员”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徐秋霞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在我31年的临床生涯中,救治过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只有20多岁。”徐秋霞教授回忆,“那是一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他在开车时突发晕厥,由急救车送往医院。经过心电图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徐秋霞教授表示,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盐、高脂饮食,工作压力增加,运动减少等种种不良生活方式的累积,使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徐秋霞教授强调,心梗防治,刻不容缓。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患者术后仍可能面临心肌无复流、出血等临床挑战。”徐秋霞教授指出,事实上,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并未有进一步下降,临床治疗仍存在较大的死亡风险和挑战,亟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制药工艺的进步,中医药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徐秋霞教授指出,近二十年来,系列研究证实了通心络治疗心肌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坚定了临床医师使用中医药改善患者预后的决心。

  为进一步评价通心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研究共纳入全国124家医院、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指南指导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至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

  徐秋霞教授所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临床中心之一,参与了这项研究。

  开展中药循证研究的路途充满曲折。徐秋霞教授回忆,初期入组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临床研究项目不够了解,需要医务人员逐一耐心解释。“当时,一位患者得知是要入组中药临床试验,立刻表现出了排斥。他说:‘这个药还没有数据出来,我才不给你们当试验品!’”徐秋霞教授笑谈,还是这位患者的朋友——一位已经入组的患者帮忙解了围:“我入组以后感觉效果挺好的,你还是听徐主任的,先试试看。”

  在朋友的“现身说法”下,患者将信将疑地入了组(揭盲后知晓进入通心络组)。用药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他的胸闷、憋气症状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好了。“患者非常高兴,对参与此研究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转变。”徐秋霞教授说,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束后,患者来医院复诊,他说感觉通心络疗效非常好,随访结束后也一直在吃。

  “对于患者而言,道理讲通了,也切身体会到疗效了,依从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有不少入组患者向其他患者推荐通心络胶囊:“我用这个药效果很好,你看我现在活蹦乱跳的,是不是?你也吃吃看!”徐秋霞教授说,从怀疑到欣然接受,再到中药的“宣传员”,事实上,在临床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通心络胶囊毫无疑问将占有一席之地。”徐秋霞教授表示,“只有循证医学证据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解决心肌无复流这一临床难题,让更多患者获益。”

  “相信在我国中、西医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现代化创新发展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对于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徐秋霞教授充满期待。(刘扬)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