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秋分特辑:味蕾中的学问——吃也能降血压吗?
首页> 科普 > 正文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秋分特辑:味蕾中的学问——吃也能降血压吗?

来源:光明网2024-09-22 17:29

  “嘿,吃了吗?”出去遛弯,总有人这样和你寒暄。一日三餐,美食的诱惑千千万,有些人能吃出健康体魄,有些人却吃得状况不断。

  高血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许多人在体检中或是出现了头晕等症状就医后才发现血压偏高,但部分人也未因此引起重视。在高血压的初期,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也可寻求中医的帮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食的诱惑越来越大,如何吃得健康也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秋分特辑:味蕾中的学问——吃也能降血压吗?

表中数据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秋分是秋季的中间节气,在一年中昼夜等长,人体开始从盛夏的宣通疏泄向秋季的收敛闭藏转化,此时正是开始补益的好时机。在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中也提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饮食控制的同时还要关注其营养状态,必要时可适当放宽盐量摄入,以促进其食欲增加。

  这与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证型观点不约而同,作为一种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常见证型以虚症为主,或者虚实夹杂。人体宗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与吸入的自然清气相结合而成,高血压患者秋季可适当补益脾肾,五谷养脾胃,血肉有情之品补益肝肾。这里所说的能够生化宗气的水谷之气是指人体能吸收并利用到的饮食营养,所以我们在进食补脾、补肾的美味食物后还要注意这些物质的吸收利用,这就涉及中医健脾益气、活血养血的配伍了。

  秋季常用补脾食材:红豆(少量)、糯米、山药、大枣(去皮)等细粮。补肾食材:鸡、鱼、鸭等荤食,上述食材可以单独进食也可以相互搭配,如松茸鸡米粥、陈皮红枣山药粥等。补益脾肾应该相互搭配共进其效,还可以搭配黄芪、当归、山楂等益气活血之品辅助身体吸收利用营养物质。

  不仅仅是高血压患者,任何人在饮食中都要坚持以下原则:

  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

  限制钠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g以下,控制高钠食物摄入;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每日80—120g为宜);

  每日摄入奶及奶制品(低脂或脱脂)250g左右,适当摄入玉米、黄豆、红豆等杂粮;

  保证新鲜蔬菜(≥500g)和水果(200—350g)摄入量;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植物油摄入量控制在30g以内),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

  限制饮酒或不饮酒,控制能量摄入,吃动平衡。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秋分特辑:味蕾中的学问——吃也能降血压吗?

表格内容参考《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饮食是日常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此外,我们仍要重视血压的监测,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人体的血压存在“两峰一谷”的规律性波动,即每天上午6-9点、下午4-6点为血压的高峰时段,凌晨0-2点血压偏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建议早晚两次定期监测血压。在生活中坚持饮食及运动等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案,必要时遵医嘱规范化应用降压药物治疗。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张婧倩、硕士研究生范玮月

  策划: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