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中医药文化种进学生心田
首页> 要闻 > 正文

把中医药文化种进学生心田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1-01-08 10: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药养生自古传,枸杞补身换童年。五味提神又保肝,健脾益气用怀山。当归补气又通脉,人参扶元把气转……”安徽省亳州市第四小学,朗朗上口的《中医养生歌》在孩子们口中传颂……

  在广州市,100所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开启“一花园、一课堂、一读物”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草药种进了校园,中医药文化种进了学生心田。

  在浙江兰溪,以“抗疫有岐黄,传承自少年”为主题的全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引人瞩目。

  近年来,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充满童趣、焕发新生。2020年5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小学中医文化的提案》,近期教育部答复,将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组织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在教材修订过程中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

  播撒种子,收获希望,中医药文化一步步在校园中扎根、萌芽。

  传播文化 培养养生理念

  2017年4月,浙江省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5个月后,浙江的小学生们上起了中医文化课。全国不少地区在中小学设置了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然而,张其成团队调研发现,这些教材中没有收录中医经典篇目,一些学校存在课时严重受挤压、人才配备不完善、中医药课程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首先必须让中医经典篇目走进语文课本,应选取《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经典原文,让中医药精华部分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张其成强调。在他看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所具有的生命观和哲学观,二是促进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灌输医学知识、培养‘小郎中’,而是要侧重传播中医药文化。现在一些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停留在形式化阶段,舍本逐末,方向跑偏了。”

  北京中医研究所教授李萍多年来致力于北京市教委的中医药资源的教学化转化项目,从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到拓展学生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能力,李萍团队对课程和教材进行全面设计,并对教育者加以良好的引导。

  “我们将中医药文化和各类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医的魅力,从而达到传承文化和自身保健的目的。这些特色课程,不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还培养了许多特级教师。”李萍说。

  寓教于乐 融入校园生活

  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取得实效,就要融入校园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注重中医药独特的互动体验模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爱上中医,学有所得,通过中医药文化助力传统文化传下去。

  2020年11月23日, “海淀区第三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人大附中站”启动仪式暨人大附中中医药文化体验及研修教室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海淀区第4个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落成。

  “字里藏医”“节气养生”“道地药材”“如法炮制”……这间中医教室里的体验互动模块动静结合,不仅制作编排了中医药漫画、动画等内容,还开发了中医药互动小游戏,将中医药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于师生,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2017年开始,北京市海淀区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已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4个海淀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大诚中医2个海淀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基地。

  经过多年的实践,人大附中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深入系统地推进,还成立了学生中医社团,组织《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中医保健操等社团活动。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开发中医三字经的快板、中医京剧、中医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开展中草药种植,开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德育课,设立校园传统文化节或中医药文化节。”张其成建议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与实践,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李萍建议,学校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因地制宜,围绕道地药材资源进行介绍和辨识,如门头沟八一中学开设的《商贾黄芩》课程,通过实地前往学校附近的黄芩种植区,让学生辨识、采取黄芩,并对不同部位进行分离提取,发现其药用成分。

  走出校园 开展中医药研学

  除了“进校园”, 张其成还建议,遴选中医文化的研学导师,走出校园,到中医流派发源地、道地药材出产地、老字号中药店、中医博物馆、中医医馆医院等进行研学旅行,体验参观中医诊病治疗、中药种植炮制等实践活动,学习必要的中医知识及技法。

  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单位,2011年起,北京市宏志中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医药杏林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要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经典导读》《中医药学知识概论》四门课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相关专家根据中学生特点编制,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派出老师来校授课。

  项目的主要推动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晓华介绍,目前,双方还合作开展中医药冬令营和夏令营,让学生进行集中性的研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会注重培养孩子科研的思维方式,以及查文献等基本的能力,通过让他们撰写开题报告,查找相关资料,形成课题报告。”段晓华说,“学生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的课题报告还发表了。”此外,学校开展了前往云南的中医药游学活动。

  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更深入地发展,段晓华建议,学校可以借助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的优势和资源,依托各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所,如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国医馆、中药植物园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活动,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与。

  “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是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意义重大。”张其成表示,要从思维层面、理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真正将中医药文化渗透、植入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当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开展中医药特色文化活动,才能真正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王青云)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