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医药扶贫既要治“病”又要治“贫”,这些典型经验值得借鉴!
首页> 要闻 > 正文

中医药扶贫既要治“病”又要治“贫”,这些典型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中医2021-03-02 10: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医药扶贫集合了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两个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既要治“病”又要治“贫”。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超过8亿元支持中医药健康扶贫,在686个贫困县中医医院实现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全覆盖、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全覆盖,弥补了中医药服务体系长期存在的短板,消除了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的“空白点”。而中药材产业扶贫则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在贫困地区坚持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中药材质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贴上了中医药标签。不久前,《健康报》记者到山西五寨、四川大凉山、广西、黑龙江等地采访,梳理了中医药扶贫的典型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国家队勇担当

  国家级专家下乡进村,为贫困患者巡回义诊;五年如一日定点帮扶多家贫困县县级医院,“输血”更“造血”;扶贫路上,助力防疫、脱贫两不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用行动诠释了中医国家队在扶贫攻坚中的担当。

  到老百姓中间去

  那是五月的五寨,虽已过立夏,仍寒意袭人。蓝天白云下,没有了首都的熙熙攘攘、高楼林立,眼前只有望不到边的农田,乡间小路上牛群羊群和偶尔走过的三两行人,耳边是听不懂的方言……时至今日,西苑医院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驻点帮扶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中医院医疗队队长杨怡坤还清晰地记得3年前带领队员刚抵达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时的情景。

  杨怡坤和队员们面对思想关、生活关、语言关,选择先走进这片土地和人们。他们利用周末,下乡进村为贫困户进行义诊、健康宣教。

  8个乡镇11个村,医疗队员一年内跑了好几遍,大家无形中闯过了那些难关,更让贫困户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健康扶贫、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杨怡坤说,脚踩五寨乡村泥土的日子,让她更明确了做一名好医生的方向和意义。

  据了解,自2016年定点帮扶多家贫困县县级医院以来,西苑医院将巡回医疗、驻点医疗队基层义诊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标准、不打折扣地执行。仅2020年,就派出巡回医疗队4批共28人的专家团队,开展门诊带教、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重点走访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义诊,到卫生室传授知识。疫情期间,该院基层驻点医疗队仍坚持上述工作,并加强防疫指导。

  帮扶就要扶到根上

  把专家送到贫困地区老百姓身边,只是健康扶贫的一小步。该院副院长徐凤芹表示,该院的扶贫更注重“把准脉、开好方、治好病”,在派驻帮扶周期内充分了解受援医院实际医疗水平和发展需求,每年完成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工作。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处,是革命老区,更是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2月,该院脑病科童晨光主任医师来到阜平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带领团队开启了健康扶贫工作。根据当地脑血管病多发的特点和受援医院的学科基础,童晨光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确定优先发展脑病专业的策略,逐步带动其他各专科建设。在当地院领导和帮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童晨光到阜平后第2个月便成立了脑病专业小组。此后,阜平县中医院又成立卒中中心及管理委员会,制定各类制度、规范、流程,构建卒中专病医联体,再到开设急性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静脉溶栓从无到有。经过近4个月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筹备,2019年6月,阜平县中医院顺利成为河北省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单位;11月,阜平县中医院开设该县首个脑病专科病区,与西苑医院实现同质化管理,医院脑病专科建设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山西省五寨县心血管病高发,但是综合诊疗能力不足,西苑医院驻点专家开展一系列专业讲课,系统讲解冠心病、心衰、高血压、房颤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提升心血管病整体诊疗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蒙医院科室特色及中医特色不明显,西苑医院驻点专家就每周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当地医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西医诊治方法,提升当地医生规范诊疗能力。

  此外,根据受援医院人才发展需求,西苑医院还免费接收受援医院骨干人才来院进修,驻点医疗队帮助对口医院新增服务项目,拓展诊疗范围,提升医院科研能力等。

  抗疫脱贫多头发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西苑医院各驻点医疗队一手抓扶贫、一手抓抗疫,积极指导受援医院梳理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汇编新冠疫情院感防控手册;同时,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及西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远程新冠肺炎经验交流培训。目前,4家受援医院新冠肺炎零感染。

  疫情期间,西苑医院及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受援医院疑难危重患者进行线上会诊,指导治疗、用药、检查等。同时,组织各受援医院开展全国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系列线上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多项线上培训,参与医务人员累计达5000余人次。

  面对未来,徐凤芹表示,该院将贯彻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原则,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继续坚持巡回诊疗,加强远程帮扶、人才培训等,为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贡献力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一院

  “治未病”到基层

  近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省内21家县级中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从人才、技术、设备、专科建设等方面倾心助力。截至2020年年底,该院累计派驻专家280名、管理干部20余名,新建科室5个,开展手术超1000台,捐赠药品设备价值逾2000万元……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生根发芽。

  几年前,当该院骨伤四科主任葛明富初到海伦市中医院展开帮扶,提出“治未病”的概念时,不少医护捂着胃腹一脸茫然。

  “哎,不是胃病,是未发生的‘未’,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葛明富忙解释说。这让他意识到,这家由海伦市中医院合并几近解体的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组而成,全院仅有8名中医执业医师的受援医院,无论是中医诊疗能力还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要从零起步。

  对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驻管理干部为其“把脉问诊”,明确办院方向,找准发展突破口,着手建立中医特色浓厚的康复科、治未病科。同时,既“输血”也“造血”,派驻专家以传帮带的形式指导受援医院开展艾灸、耳穴、火针、套管针、浮针、小针刀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受援医院在普外、骨外的诊断治疗一直是短板,通过派驻骨科、外科专家出诊、查房、带教,受援医院现已能熟练掌握小针刀治疗,甚至是股骨头置换、关节置换、关节融合等复杂术式,让当地百姓无需长途跋涉辗转求医,节省了就医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葛明富说。

  经数年努力,海伦市中医院2019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10年来,该院为多家受援医院培养相关专业人才50余人,接受进修人员70余人,累计培训医生2000余人次,帮助县级中医院重点专科组成一支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梯队;受援医院累计获批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中医药诊疗及处置能力得以提升。

  该院负责组织实施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获得初步成果:完成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组织机构建立,完成3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1家地市级中医医院、9家县级中医医院的联通,首批完成国家验收,且验收结果为优秀。该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中医医务工作者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教育和治未病等服务,并推动省内中医药行业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川大凉山

  种出“脱贫草”

  川西南,大凉山,这里有温柔的邛海微波、泸沽湖倒影,有热烈的火把节、豪迈的烤肉烈酒;是蜀中难见的阳光天堂,旅人梦想的诗和远方……而瑰丽和神秘背后,大凉山也曾满怀辛酸。在四川,一年前,全省仅剩的7个未摘帽贫困县都在凉山;放眼全国,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国典型的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样本。

  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面对大凉山道阻且艰的脱贫任务,近年来,四川省中医药系统以中医药产业为抓手,多管齐下,帮助当地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

  让企业扎根凉山

  对于凉山的美,恐怕生活在其中的人最有感触。土生土长的凉山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福能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和家人一起进山采中药时的情景:“在山里待了4天3夜,采药时兴奋得四处跑,耳朵里只听见鸟叫声,眼睛看到的是纯净的蓝天,刚采来的大黄都摆在身边晾晒。”

  据了解,凉山州地处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药用动物近百种,其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四川省的20%,总量为四川之冠,被誉为“川西南中草药宝库”。

  随着投身中医药产业,事业不断做大,耿福能越来越认识到,在大凉山发展中药产业有资源有潜力,只是不能再继续传统的农户采集野生或者自行种植养殖,要走出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之路。

  自1995年起,耿福能在凉山州布拖县发展中药材附子种植帮助彝族农户脱贫致富,建立了附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集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2014年开始,他又带领企业实施精准扶贫,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组,连续5年把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作为精准扶贫帮扶村。2019年,全村170户彝族农户实现全覆盖种植附子收入达106万元,户均6235元;带动布拖县5个乡30个村种植附子,实现附子产值2100万元,带动5000多户农民稳定增收脱贫。

  经过5年多的努力,耿福能将包含附子在内的中药材种植拓展至凉山州9个县57个乡121个村,对口帮扶5个贫困村,带动1.5万户农民脱贫致富;在凉山州兴办9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家庭就业人数667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把技术带进凉山

  2020年年底,初冬的大凉山迎来传统的彝族新年。此前不久,四川省宣布该省最后7个位于凉山州的贫困县“摘帽”,好消息让这个彝族年更显喜庆。

  难得的假期,昭觉县龙沟乡党委副书记夏纪毅却仍在忙碌。这几天,他带着乡亲们做出来的“黄金茶”,到一家知名企业谈产业合作。

  “到凉山挂职搞脱贫攻坚快3年了,我的使命即将告一段落。下一步要接续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做大做强,就算帮扶队走了,产业还能良性运转。”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教师夏纪毅说。过去3年,他与家人聚少离多,一次次错过孩子的开学典礼、放弃节假日,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实的付出,力图在大凉山深处为老乡们留下一片能持续收获的“黄金”。

  夏纪毅挂职的龙沟乡平均海拔2450米,最高处达到3200米,常年被云雾笼罩,老乡们祖祖辈辈靠种玉米、荞麦、土豆为生。但这样的地理环境,种受益不高的粮食作物,脱贫从何谈起?

  “在学校的时候,我一直研究黄芩。到这里后,就思考怎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脱贫攻坚上。”夏纪毅说。在实地考察与市场调研后,他制定了走黄芩产业脱贫的路子。他先后申请到西南医科大学和凉山州科技局的项目资金,2018年年初开始科技扶贫试种。

  为此,夏纪毅和当地干部一起,一户一户、一遍一遍地做工作。首批试种村民很快尝到了甜头。阿尼米村村民吉克阿作是一个单亲母亲,将家里4亩多地试种黄芩后,也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管护,当年黄芩亩产达到920斤,每亩收益3220元。村民一看,加入试种的积极性上来了。截至目前,龙沟乡已建成250多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100余户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1000多名非贫困人口增收。

  去年,夏纪毅又从《本草纲目》中找到了用黄芩叶制成“黄金茶”的记载。“这意味着我们的产业链能继续延伸!”他兴奋地表示。通过求教专家、近4个月研制和不断试验,终于摸索出用黄芩嫩叶制作白茶、红茶、绿茶的各种工艺,将黄芩的亩均收入提升到5000元。夏纪毅盘算着,这就能为龙沟乡的集体经济纯收入再增加20余万元,累计达到60余万元。

  扶贫3年,夏纪毅让黄芩在高原的龙沟乡生长,产出越来越多的收入。他的身后,还有更多中医药人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汗水和智慧在大凉山播种致富希望。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耿福能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脚踏实地通过中医药产业这个抓手,探索新模式,拓展全产业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振兴。”这话说出了很多中医药人产业扶贫后的新目标。

  山西五寨

  黄芪不愁卖了

  车窗外,楼宇林立变作山丘连绵。从北京出发,驱车7个小时抵达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就能找到正在当地扶贫挂职任副县长的董云龙。

  自2018年6月赴任至今,董云龙亲历了这一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中药材种植带动脱贫致富的决战时刻。

  提起董云龙,五寨县黄芪种植户刘俊希总也忘不了与他的初次碰面。2018年6月,刘俊希在自家黄芪地里见到了刚刚上任的董云龙。“今年黄芪市场疲软,咱们的黄芪销路咋样?售价能覆盖成本吗?囤货仓储问题怎么解决?”董云龙句句都问到了刘俊希心坎上。这让他不禁犯嘀咕:这位初来乍到的北京干部,还真像个农事行家。

  往后,董云龙常常跟着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摸民情、询民意。这过程中他发现,价格和销路是种植户们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董云龙的洞察无误,果然那年深冬,一场大雪愁坏了五寨县正和堂药材有限公司老板李斌。“秋天收上来的黄芪,全都堆在院里,太阳晒下来,这雪一化,满地的湿泥得泡坏多少药材!”来不及细想,李斌赶忙打听药材市场上的收购价格,平时1斤鲜货能卖3元多的黄芪,当下却不到2元。为了将损失降至最低,李斌只好将院里的黄芪低价出售一空,一年的艰辛就这样打了水漂。

  对于李斌的遭遇,董云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五寨县的地理环境适合中药材种植,收益高,见效快,但问题也不少。”董云龙认为,最关键的是打通销路、降低风险。“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老百姓才能放心大胆走上脱贫路。”

  几年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捐资建设的五寨县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初具规模,园区内一排排仓储厂房可供仓储2000吨中药材,为规避市场波动提供了极大支持。

  同时,一支由董云龙带队,多家中药材种植企业负责人参与的“五寨中药材推广小分队”,开始活跃在各地中药材展销会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中医院在五寨县建起了定制药园,让像刘俊希一样靠天吃饭的种植户再不愁销路。

  此外,种植户“小、散、弱”的短板也被补齐。五寨县着重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和合作社,推广集中连片种植,利用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和优惠政策,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规模。

  2019年4月,五寨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评估。身后是脱贫的跑道,面前是致富的赛道,站在两条道路的交汇处,村民们有了更多憧憬,董云龙也有了更多设想。

  过去,五寨县中药材产业仅局限于种植这一环节,产地初加工、饮片生产等产业链缺失,大大影响了村民的收入。董云龙说:“以黄芪为例,鲜货3元1斤,5斤鲜货就是15元,而晾晒成干货后可卖到23元,产地初加工后可卖到28元,加工成饮片后价格则会更高,随着产业链的延长,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增加。”

  以此为破题思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下,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在五寨县建起蒙古黄芪道地种质资源圃及良种繁育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研究院的专家先后赴五寨县指导当地黄芪的品种选育、规范采收、产地初加工等工序。

  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共有6000余人从事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家,规模种植大户11个,优势品种黄芪的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左右,每亩纯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

  如今,李斌常在五寨县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的仓储厂房里忙活手头的黄芪生意。“我们的黄芪不打农药,尽量保证道地的生长状态,2019年还通过了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的‘三无一全(中药材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无高毒农药及全程可追溯)’基地认证。”他说,最舒心的是,收上来的黄芪有地儿放,不愁卖!

  广西药用植物园

  打响砂仁品牌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资源总数达到7088种,全区超过1000种物种的县域达到了11个。在八桂大地上,一场依托中药产业的扶贫攻坚战正在打响。广西药用植物园依托科技人才优势,开启科技特派员等扶贫模式,合作建立一批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中药定制药园、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农企联结、股份合作等,实行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步入快车道。

  “这个就是砂仁花。它的花不是长在树上,而是长在地上。而且砂仁花不能进行自花授粉,要依靠虫媒进行授粉……每年四月底到五月结果,夏秋之交就可以采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上孟村村民杨权林捏着“草丛”中的花朵,俨然一位经验老到的专家。但在几年前,他还对砂仁仅一知半解。上孟村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种植砂仁,但由于无人管护,药材产量、质量不高;交通不便,没人收购,村民积极性不高。

  2010年,广西药用植物园派出林伟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上孟村。经过分析,林伟一下就发现了这里的特色优势。在林伟眼中,这可是一味地道的好药材。砂仁是一些中药的主要原料药材。此外,砂仁茎秆、叶片可提取砂仁油;茎秆生产纸胚,韧性大,质量好,是理想的造纸原料;新鲜茎叶经加工后,可作饲料……

  但当地砂仁品种质量不佳、产量不高,而广东省阳春市所产砂仁知名度很高,被称为地道南药砂仁。于是,林伟便引进阳春砂仁,成功实现了品种改良;农户缺乏技术,林伟通过帮助成立特色种养农村合作社,对当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砂仁产量、质量明显提升,村民种植砂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改良林下砂仁种植技术,引导村民开展“生态种植”,并指导村民利用养蜂为砂仁花授粉、酿蜜,开拓了新的产业链。

  经过对上孟村的砂仁种植持续开展近10年的对口科技帮扶,该村砂仁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如今,“广西砂仁”的品牌已经打响,其销价比周边省区市场价格高20%~30%。通过坚持种植优质砂仁,上孟村在2018年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一个基地影响一个片区,在上孟村成功案例的带动下,砂仁种植推广到整个隆安县,目前已有8个贫困村主要脱贫产业为砂仁种植,整个县域砂仁种植面积超过两万亩。

  2016年以来,广西药用植物园每年派遣50多名科技特派员到全区各贫困村开展中药材科技扶贫,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济困与助推发展并举的工作方略,以“整村扶贫帮扶、助推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科技人员为全区各贫困县、乡、村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力图让中药材种植成扶贫脱贫“良方”。

  此外,广西药用植物园积极构建成果转化平台,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兴边工作。通过产学研联合,先后组建涵盖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中医饮片加工、特色中成药生产流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成果转化平台。

  下一步,广西药用植物园仍将以科技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崔芳、赵星月、杨金伟 通讯员:杨琪、陈亚茜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老茶馆档案里的时代与家国

  • 共融共享共发展——多彩贵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