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首页> 新闻 > 正文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来源:新民晚报2023-12-22 13:24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于12月20日晚8时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讣告全文

  ▽

  讣告

  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朱南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20日晚8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朱南孙同志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导师,首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中国最美女医师终身荣誉奖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医德之光”选树人物,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朱南孙同志将毕生精力都奉献于中医妇科事业,她的逝世全校师生医务员工万分悲痛。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3年12月26日(周二)上午9时59分在上海市漕溪路210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特此沉痛讣告。

  国医大师朱南孙治丧委员会

  2023年12月20日

  朱南孙:大医无秘方

  流派传承最终还是要服务病患

  (新民晚报2017年报道)

  第三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97岁高龄的朱南孙先生成功当选。作为海派中医朱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国家流派传承工作室导师,朱南孙当之无愧。临近百岁的她至今仍每周出诊,她把朱氏妇科经验和验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学生,以惠及更多病患。她说:“所谓传承,最终还是要服务病患,看好病,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时年97岁高龄的朱南孙(右一)仍坚持出诊。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朱氏妇科声名远播

  周六上午,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北楼2楼的1号诊室里,阳光透过弧形的玻璃窗洒进来。一张黑色雕花大方桌的四周,坐满了白大褂。距离病人最近的那位医生,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气定神闲。她就是朱南孙,除了有些轻微的耳背外,和病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再给你开一个加片(朱南孙自己研发的加味没竭片)吧,效果很好的。”身边的年轻医生抄下方子,录入电脑。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朱南孙教授青年时代照片

  岳阳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董莉是朱氏妇科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朱南孙的得意弟子。她向记者介绍了朱氏妇科的渊源:朱氏妇科门人众多,流源甚广,其肇基于南山,发扬于小南,集大成于南孙。朱南孙自小天资聪颖,深得祖父钟爱,取名“南孙”自是寄望她继承家学、弘扬祖业之意。她不仅勤于临证,更善于总结发挥朱氏妇科理论与临床学术之精粹,使其成为沪上及全国著名的中医妇科流派,享有“三代一传人”之美称。她潜心研究祖辈从医经验,还注重教育,总结其学术思想,毫无保留地传授朱氏妇科之学,培养了大批朱氏妇科学术继承人。到她这代,朱氏妇科在上海、香港以及美国纽约等地都有了分支,可谓享誉海内外。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朱南孙教授。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慷慨分享惠及病患

  2000年,80岁的朱南孙从美国探亲归来后,决定留在故乡,发挥余热。她说,中医还是要在祖宗的土地上留有医脉。2001年,朱氏妇科在国内率先建立“名中医工作室”。2003年,朱氏妇科进入上海市重点学科,2004年入选上海首席名医工作室,2005年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9年,朱氏妇科入选全国首批名中医工作室,2012年入选上海市流派传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海派朱氏妇科流派工作站,2014年又入选流派传承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图片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朱南孙先生至今仍然坚持每周门诊,问诊时间长,辨证精准,遣方用药自成一派。她的思想就体现在她的经典方子里。”董莉说,朱南孙临证70多年,遇到的神奇病例不计其数。朱氏妇科对闭经、不孕症、痛经、子宫肌瘤四大优势病种的治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治疗特色。和一些老中医“祖传秘方,千金不换”不同,朱南孙从来都是大大方方地把方子教授给她的学生、病人。有些方子甚至可以在网上直接找到。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朱南孙教授与第五代朱氏传人青年医师相互交流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为医为人乐观豁达

  作为朱南孙学术思想继承人、朱氏妇科第四代传人的中坚力量,董莉除了要做朱氏妇科的整理外,还要协助流派传承基地的工作。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登朱家门,每到这时,邻居们总会笑说,“翻家底的人又来了。”董莉说,“我们要整理的不仅是朱老一个人的学术思想,更是整个流派的发展史,这样才能了解整个朱氏妇科的精髓。”

痛悼!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图片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最近,不少媒体转载了关于朱南孙健康长寿的“秘诀”。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朱南孙端起了医院食堂准备的盒饭,菜色简单清爽,和别人比起来并无任何优待。

  在朱南孙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国医大师”的“神秘”色彩。她真实而乐观,就像任何一位平常的邻居老太太一样慈祥可亲。研究了一辈子女性疾病,她常说,最重要的就是开开心心,不要多愁多虑。她教学生“懂取舍,知进退”——这是朱氏妇科倡导的中医哲学,亦是朱氏妇科传递的人文理念。

  综合上海中医药大学、此前报道(记者 左妍)等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抵京

  •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