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发布 中成药首次通过国际标准入选
首页> 新闻 > 正文

《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发布 中成药首次通过国际标准入选

来源:光明网2024-11-27 18:02

  11月21日-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2024年亚太消化疾病周 (Asian Pacific Digestive Week, APDW) 大会发布了最新版《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将通过多次循证医学验证的中成药朗致枳术宽中胶囊纳入医学指南。

  据悉,这是消化类中成药首次凭借符合国际医学“金标准”的科学验证成果被纳入国际权威通识指南,也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取得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发布 中成药首次通过国际标准入选

  传承与创新:经典名方的科学循证

  近年来,以中医药振兴为指引,众多中医药企业均在积极探索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展的新路径,尝试通过被称为国际医学评价的“金标准”的循证医学研究,将中医药疗效“讲明白、说清楚”,让世界能读懂中医药。

  朗致枳术宽中胶囊的发展也正是中药经典名方不断追求循证医学研究和验证突破的过程。枳术宽中胶囊的配方源自中医经典文献,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枳术汤”,以及金元时期张元素、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枳术丸”。

  但历经中医千年实证而成的经典名方中药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突破?枳术宽中胶囊于2013-2016年、2018年-2023年分别完成了全国及国际范围的两次独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有效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枳术宽中胶囊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成为唯一一个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并获得成功的中药。

  此外,枳术宽中胶囊还参与了由中国科技部支持的《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国际合作示范研究》等国家主导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现代药效学研究结果也显示,枳术宽中胶囊同时具有增强胃肠动力、抗焦虑抑郁及降低胃肠内脏敏感性等三重作用,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枳术宽中胶囊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入选国际大会发言,并形成7篇SCI研究文章发表。其中,2019年3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FD多中心临床试验》登上SCI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成为迄今为止,被JGH收录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个中成药研究成果。

  基于扎实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实证成果,枳术宽中胶囊先后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等地注册上市,并被首个国际指南APAGE《亚太FD与其他胃肠道症状重叠管理指南》《Herbal medicine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Untapped opportunities not without risks》(《草药治疗FD的机会与挑战》)等国际专家共识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此次枳术宽中胶囊被纳入《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再次证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药现代化循证研究的认可和肯定。

  认可与突破:为国际流行疾病提供中国治疗方案

  实际上,作为一种常见却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一直是困扰大量患者的世界性难题。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全球患病率为10-30%;在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科门诊的50%以上。尽管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但国际医学界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等密切相关。因此,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枳术宽中胶囊所依据的经典方剂也已历经中医千年的临床实践和验证,证明了其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然而,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多样,以及全球文化差异和现代科学验证体系的挑战,中药在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一直面临诸多困难。

  而朗致枳术宽中胶囊则通过科学、严谨的现代医学药效研究及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清楚地揭示了枳术宽中胶囊的多重作用机制,包括增强胃肠动力、抗焦虑抑郁及降低胃肠内脏敏感性等,而这些作用机制恰好是国际公认的可有效抑制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三大重要方式。

  资料显示,亚太消化疾病周与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等国际盛会形成区域性互补,是连接亚太地区与全球消化病学专家、学者的桥梁,也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提供了权威平台。会议展示科学前沿研究、多学科融合及海量学术输出,提供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将医学成果推广至亚太地区医疗体系,成为医学诊疗规范的参考依据。《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作为国际医学权威科学通识指南,也对推动消化系统疾病的国际化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朗致枳术宽中胶囊得以被《亚洲功能性消化不良共识》纳入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意味着国际医学界正式认可中药在特定疾病领域防治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逸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