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俗话说谷贱伤农,药材贱了也伤农。”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上表示,但药材和粮食不一样,农户对药材的需求量难以预测,质量上更难以把控。
药材作为中药产业的源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行业,同时还关系着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如何确保中药材的优质优价?大会期间,张伯礼院士告诉记者,首先要确保信息畅通以及加强用大数据做出科学的预测,让农户知道该不该种?种多少?怎么种?这就需要政府和大企业来为农户赋能,通过三方协同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努力推动的事情。
在中药质量提升方面,张伯礼院士介绍,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合格率从十年前的68%上升到如今的98%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药农的共同努力。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小农户种植的监管难度较大,部分药农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导致药效物质含量不足。
本次大会上联盟发布了48个“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区)”,张伯礼院士说:“当前阶段,各县政府不仅要鼓励药农种植,更要注重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种植,这些示范县正是体现了对药农‘提供服务’的意识。”
“未来,联盟不仅要抓前端药材质量,还要抓新药创制和药物改造,抓以临床疗效、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定价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张伯礼院士表示。(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