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9月17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学术大会”筹备会在天津召开,确定大会将于10月18—19日在河北省易县举办。会议旨在系统总结三十年来中医药临床评价领域的成果与经验,深入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张俊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主任委员王保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谢雁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研究数据监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忠,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忠奇(线上)参加会议。
张俊华介绍,中医药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历久弥新,根本在于临床有效。当前,中医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把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程,必须发展完善科学规范且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评价方法体系。今年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之交,也是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三十年的重要节点,举行此次联合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五个专委会联合起来举行会议,可以更广泛汇聚行业智慧,更全面系统回顾三十年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更战略性研讨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攻关任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过去三十年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临床研究平台体系更加完备;研究方法更加先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研究成效与贡献更加突出。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简单借用向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并逐步聚焦到临床价值定位与科学测量这个核心议题,这也正是本次大会要重点探讨回答的主题。
会议预期将取得四个方面成果:一是发布“构建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专家共识,引领中医药临床评价发展方向;二是启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专著编写工作;三是构建申办方、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企业多主体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全链条合作;四是发布一系列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新成果。
本次会议将邀请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GCP从业人员、CRO、制药企业、监管部门等多方代表参与,采取“主会场+专题分会”相结合的形式,设置大会报告、专题研讨、案例交流、成果发布等环节,重点围绕“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以患者为中心药物研发(PFDD)、核心指标集(COS)、真实世界研究、安慰剂研制、AI+临床试验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记者张梦凡)